学习书法已多年,回过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有不少是弯路。在此,经认真思考,整理了学习书法如何快速入门的7个小诀窍,与君共享,希望能起到一点作用。
(1)要用米字格的毛边纸或半生半熟的宣纸,不要用废旧报纸或打印纸等。米字格,能帮助初学着较为顺畅的把握住字的中心以及所写字的大小。如果用废旧的其它纸张,看起来节约,实则对初学者写的毛笔字少了大小的约束、少了中心点的约束,可能导致初学者写了不少字也没法把握每个字是否适中、是否匀称等。至于毛边纸、半生半熟的宣纸,主要能帮助初学者对用墨的理解,用报纸、打印纸都太光滑、不容易吸墨等,不容易找到笔和纸之间沟通的感觉。
(2)要用正常的墨汁来练习,不要用水、水写布。水写布看起来方便,蘸水就可以写,还不用买墨汁,不用担心墨汁弄脏书桌等。但是,用水写起来少了墨汁随着毛笔在书上划过的感觉,少了因为墨汁多点、少点带来如“屋漏痕”等不同的韵味;还有就是,水写布一会就干了,明天想看自己今天写得怎么样,完全看不到,没留下痕迹,也就无从总结提高;再次是,水写布写满一张,还想接着写,水迹还没干怎么办?换一张水写布,那要准备多少张水写布?那还不如买宣纸呢,几块钱就能买100张了。
(3)要有自己喜欢的经典的字帖来临摹,不要没有目标自个儿闷着头瞎写。一开始,我也是兴致来了,提笔就写,也没有选什么字帖,也不知到什么是临摹,完全是想写又不知道怎么去写好。18年,才找了老师,才知到什么是临摹,才知道选那些字帖属于经典字帖,才有了经常性的临摹,也才有了明显的进步。个人觉得,兴趣让你去模仿,模仿才是提高水平的有效方法,但首先你得有明确的模仿对象。
(4)要随时看看自己写得怎么样,不要只知道写不知道总结提高。有句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就写字而言,应该是没有对比就没有提高。一开始自学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写的还可以,还经常沾沾自喜,但一天有朋友忍不住说了实话“你写的字好丑”,当时很是羞愧,但也暗下决心,要写好字。后来,看到启功大师的一个方法觉得很有效,就是把自己写的字贴到墙上,反复看一下,慢慢就会发觉哪里看着别扭,哪里长了、哪里短了,然后进行相对应的调整改变。慢慢自己写的字大小匀称、也不东倒西歪,对字的间架结构理解把握进步很明显。
(5)要持续用力,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要真正做成一件事,不能求速成,特别是书法。那些所谓“速成”的,要么是骗子、要么是我的认知不够,真有所谓的“绝世天才”。我始终坚信,只有经过时间积累、沉淀的,才是真正的经典。这些想法都是我不论有多忙,每天坚持写字30分钟、1小时,听着毛笔划过宣纸的声音中慢慢悟出来的。只有持续用力,才能真正接触到领悟到书法的魅力,不在于书法技能提高多快,而在于在这个坚持的过程中,会给你带来更多收获的喜悦、成长的感悟。
(6)要多读点有关书法、汉字文化的的书,不要一点理论基础都没有。关于书法,传承数千年,可谓博大精深,当前的我们,只要花几块钱,就能看到古时候所谓“不传之秘”的“笔法”“古法”等。也许有的朋友会觉得,书都是呆定的,只要把字写活了、写好了,就是王道。但是,个人经过这些年边练习边思考,觉着多看点书会有助于自己对运笔、对写好字的理解,如书法中所谓的势、意境等等,也是一点一点理论对照字帖慢慢领悟到的。多看点书,定是没错的。
(7)要多读经典的古帖,不要局限视野不知道好字是什么样。多读古帖,不要让自己的视野太局限了。比如,练习欧楷的,就只看欧阳询的字帖,不看赵、颜、柳的字帖,也不去看王羲之《兰亭集序》,篆隶经典《崔子玉座右铭》《曹全碑》等,每种流传千年的经典,都值得我们花时间去了解去感悟,虽要先集中精力进攻一种自己所喜好的字帖,但多读读别家经典,也能有助于自己对书法的理解。比如,就像在书里看到的,写楷书要有行书之意,看着才更为流畅;写行书要有楷书之正,才能保持不散而过度(源自启功《论书札记》“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画顾盼始不呆板”)。
仅是皮毛之思考,敬请批评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