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学入门—普心实验篇心理人文社科
心理学入门之普通心理学(3)—看见就会得到吗?

心理学入门之普通心理学(3)—看见就会得到吗?

作者: 咸看 | 来源:发表于2018-01-11 08:55 被阅读35次

          普心在介绍了心理学的发展和生理学基础之后,接下来的内容是人的信息加工,包括感知觉、潜意识、记忆、思维等。

          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知识是怎样得到?你看的的内容就是你会得到了解的内容吗?在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下,我们每天接收大量的信息,感觉和知觉两者紧密相关又相互独立,共同构成了我们的认知。其中,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知觉则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依靠我们大脑的知觉对注意的感觉的筛选作用,我们对接收的信息作出解释和判断,这样我们看到的内容,才会变认识和理解,所见成为所得。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下知觉的某些特性。

    图片发自网络

          这一幅图,很多人看到是有关“内心纯洁度”心理测试的,问的是第一眼看到的是少女还是巫婆。

          其实,这只是一个“两歧图案”,它测不了什么内心纯洁度。不过倒是能反应一个知觉特性,即“知觉的选择性”。当你看到图中一种形象时,其他内容被知觉自动划分为背景,再感知到另一种形象时,注意力发生转移,之前作为知觉的对象这一次变成了背景。正因为这样的能力,我们才能将周围环境的信息梳理得有条理。

        所以为什么说,咱们在学习的时候最好不要听好玩的音乐,那会让咱们把注意力不经意间转移到音乐上………

    心理学入门之普通心理学(3)—看见就会得到吗?

          上图中,我们发现电影中的大轮船实际上只是一个较大的模型大小。这是利用了知觉的“恒常性”,是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印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稳定性,是我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征。

          实际生活中,从高层向下看到路上的车如火柴盒般,但你也清楚的知道它本身的大小。你身边的物体不会因为你视线的改变而变得姿态不同或者扭曲变形等等都是知觉的恒常性在起作用。

          前面的电影图中,正是利用了知觉恒常性,用一些微景观来代替大图景,产生错觉,感觉它和日常生活中一样大。

          那这些能力是天生就有还是后天获得的呢?

          人类学家特恩布尔,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进入刚果森林中研究巴部提部落俾格米人。研究他们的生活和文化,但其中的一个研究报告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他使用的是观察法来研究,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特恩布尔在考察过程中,请一位当地人作为向导,这个向导之前的生活环境是茂密的森林,所以当两人经过一处为建设其他建筑而砍到树木的平地时,看到了远处的山脉。

          这个向导此前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景象,他不能分清是山还是云雾。在和特恩布尔前去近处观察时,他面对此前生活没有出现过的场景,形容那是积雪覆盖的山顶或者是一种岩层。

          在平原上,一群野牛在几英里外吃草,我们都知道,这样的距离,投影到视网膜上的映像是很小的。因为向导以前的生活环境都是近距离水平面上的视角,所以这次他把那些远处的野牛看成了昆虫。当特恩布尔带他到近处时,他甚至怀疑它们是种骗人的把戏或者一种魔法。

          在回程路上,经过湖边,向导误把远处湖面的渔船当成了漂浮的木板。

    我想向导内心也到意识到一些不同吧

          这个短短的研究报告举例说明了人是如何获得知觉恒常性的。它不仅是经验习得的,而且还会受到居住生活环境和文化的影响。虽然我们没有同样的成长环境,但是为了适应周围,我们的知觉技能也会有相同方向的发展。

          同时他的研究还引发了先天和后天的论战。行为科学家针对行为受生理还是环境或者说是学习的影响而进行辩论。当然特恩布尔的这个报告是支持了后天因素。但还有其他许多研究也表明某些知觉能力可能是出生就存在的。

          所以,目前还没有有关这方面总结性的结论。

    聊了半天……竟然这样…

          不过,我们确实可以知道一个事情是,环境会对我们的知觉产生影响。所以现在很多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注意让小孩子尽量自己去触碰和感知环境,进而以拓宽其知觉的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学入门之普通心理学(3)—看见就会得到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qz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