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动机研究领域中最著名的实验之一,它首次证明了“认知失调”的心理现象的存在。
我不相信只有我一个人曾经这样。
有人问:“你看我今儿这身怎么样?今年的新款。”
我:“嗯,挺好的,颜色很好看……”,但是内心在咆哮“这是啥!这是啥!你穿的这是个啥!!”
心理学入门之普通心理学(6)—认知失调总结起来,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表达,比如违心的支持了一种本来不赞同或者相反的观点。相关研究表明,当行为和态度不一致时,态度会为了与行为保持一致而改变。
利昂·费斯廷格,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在社会认知领域他的的一本书非常有名,集中展现了他的贡献,即《认知失调理论》。他主张当你同时经历两种或多种彼此间不协调的心理过程时,便为认知失调。它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紧张和不适感。这种不适感会促使你做出改变来适应这个感觉,当你不能改变行为的时候,你就会改变你的态度。
心理学入门之普通心理学(6)—认知失调利昂·费斯廷格的理论源于1934年印度地震后,一个在震区外会有更大地震发生的谣言,这个谣言四处传播,而又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进而费斯汀格发现,这个谣言的产生,是因为住在灾区的人仍然害怕,无法调节,产生认知失调,用散布谣言来证明自己的害怕事出有因,从而降低认知失调,使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自身感受一致。
回到之前我们违心的支持了一种相反观点,我们体会到了因认知失调而引起的不适感。但如果你知道,自己公开支持了相反观点是因为有不可抗的因素(想是压力或者惩罚),那么认知失调将降低或者是消失。相反的,我们把这种不一致行为归因于自己的选择,那么认知失调就会加重。当个体的认知失调严重时,态度和观点的改变幅度将会是最大的。
费斯廷格和卡尔史密斯设计了一个名为“枯燥任务”的实验来验证认知失调理论。设置3组被试做一个小时的枯燥任务,然后研究员给他们“1美元”或者“20美元”,然后要求他们去说服另一个人相信这个任务有趣并且好玩。
然后调查学生对这个枯燥任务的真实想法。得到1美元的学生认为这个任务让人觉得有意思合很愉快,而得到20美元的学生则认为这个任务实际上很枯燥。
费斯廷格解释了这个结果,学生认为实验枯燥,和他们告诉别人实验有趣是相抵触的,这造成了他们的认知失调。但对于得到20美元的学生,这样的情况很好解决,研究员付了钱,这是他们撒谎的理由。而得到1美元的学生,撒谎理由不充分,认知失调严重,因此为减少认知失调带来的不适感,他们原有观点会发生较大改变。
在生活中,你十分想参加一个社团,你相信自己的能力,但当你去参加面试,却没有被选中,这就产生了不和谐的情况,你就会告诉自己,这个社团人不多,工作又忙,也不是很好。
也许,这就是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道理吧!
心理学入门之普通心理学(6)—认知失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