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思维模型来自《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模型》中的双重回路学习模型。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你一定在某个地方听过这首不朽的诗作,没错这就是卞之琳的《断章》,不同的视角,绝美的意境,让多少文人为之艳羡。
其实在学习上也有这么一个学习模型,也是一个双视角方式,它能帮助我们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这个学习模型就是双重回路学习模型。
双重回路学习模型是指自我省思和从中学习。这个理论源自于体系理论学家汉兹·冯·福斯特和尼克拉斯·卢曼的研究,尤其是“二阶观察”的理念。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模型,而是成为万事通的技巧。
这样令人渴望的技巧怎样才能精通呢?答案很简单:
你要学习怎样观察”一阶观察者“。
一阶观察者看的是眼前的事物。对他们而言,这个世界纯粹就是存在。
而二阶观察者则是把一阶观察者眼中所见归因于他们看待的方式。
换句话说,二阶观察者看的是观察的方式。
譬如,如果你批评某个足球比赛裁判做出错误的判决,那么你就是二阶观察者:你的观点不同于裁判的观点,因为你置身场外,而且不是实际判决的人,你觉得基于这些原因,你的判断会更加合理。
在观察的过程中,一阶观察者并不知道本身观察的方式——这是他们的盲点。如果认识到这个盲点,二阶观察者就能成为“万事通”。他们可以告诉一阶观察者,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观察,并进而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事情。
心理学家克里斯·阿吉里斯以及哲学家唐纳德·舍恩根据这些关于观察的理论,建立了双重回路学习。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单一回路(一阶观察)是最好的做法。运作顺利的事物不会改变,只是一再重复而已。
而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同样的错误则会一再重蹈覆辙,这或许是因为人们只是解决问题,却没有先质疑为什么会犯下这个错误。
在双重回路学习中,你会思考自己在解决什么问题,并且试图打破本身的模式,不是单纯换个解决的方式,而是会思考为什么你会用这种方法来做。在你的行动背后,有什么样的目的和价值观?如果你对这些都很清楚,或许便能加以改变。
双重回路本身的问题在于,我们要去做的事情(所谓的“信奉理论”)和实际上去做的事情(所谓的“使用理论”)之间有所差异。如果我们真的要改变某件事情,那么光是对员工或是自己下达指令或是给予指导是不够的,这样做只会让我们收到指令(信奉理论)。唯有在我们重新评估本身根深蒂固的原因、目标和价值观时,才能做出真正的改变,这就是影响使用理论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