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春分时节,无论是漫步在小区里,或是留连在公园的未名湖边,但见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处处绿意盎然,很自然的会想起王安石的那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到底是千古名句,让人过目不忘,让人脱口而出。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最近在喜马拉雅收听康震主讲的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其中,王安石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小时候知道王安石,是因历史课里讲了王安石变法。这位北宋时期大名鼎鼎的政治家、改革家,两度出任宰相之职,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困难局面,为了富国强兵,在皇帝宋神宗的支持下,顶住重重压力,大力推行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新政,如著名的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等等,历时十六年,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他的功过是非,千百年来,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使其成为历史上最富有争议的一位政治名人。
王安石个性独特。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简朴随意的人,大大咧咧,不修边幅,愣头愣脑,唯酷爱读书。天资聪颖的他,21岁就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但他心怀大志,不贪恋名利,当官只为做实事。由此,他多次放弃地位高、待遇好,却只能务虚的京官不做,扎根基层,踏踏实实做他的地方官,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为他日后推行改革变法,奠定了基础。
王安石又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为了推行他的变法,不惜采用雷霆手段,扫除一切障碍,甚至对他的朋友,也毫不留情,为此得罪了很多人,包括曾经的好友司马光和苏轼。但王安石也是一个君子,一个正人君子,做事坦荡,一心为公,对事不对人。当屡次在政治上跟他唱反调的大文豪苏轼,因为乌台诗案,皇帝宋神宗准备从严处置时,彼时已经被罢相的王安石念及苏轼的文学天赋,不计前嫌,上书宋神宗“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为他求情。 若干年后, 苏轼在被贬赴任的途中,特意绕道去看望了在江宁赋闲的王安石。其实,这两人只是政见不同而已,对彼此的文学才华和道德品行都是极为推崇的。脱离了政治上的纷纷扰扰后,两位文坛巨匠终于在江宁“相逢一笑泯恩仇”,传为千古佳话。
宋神宗去世后,保守派人物司马光做了宰相,全面废除了王安石的新法,但他对王安石的道德和学问,也给予了中肯公允的评价。
因为王安石的变法革新在历史上太过有名,以至于很容易让人忽略他的文学才华。
其实,王安石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赞他“名高一时,学贯千载”。王安石的文章言之有物、逻辑性强,思想深邃,以理服人 。他的诗歌语言精炼,清新雅致,意境深远,自成一体。其代表作如泊船瓜洲、元日、梅花等,早已成为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千古名篇。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时至今日,每逢新春佳节,人们就会想起这首古诗,甚至连幼儿园三岁的娃娃也多会背诵,可见其传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朗朗上口的小诗托物言志,语言朴实却耐人寻味。他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推陈出新,通过赞美梅花的冰清玉洁,暗香四溢,表明了自己不畏艰难险阻,坚守高尚品格的心迹。
王安石的改革失败,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历史条件的限制,也有新法本身的不完善、涉及面过广、力度过大、执行人才匮乏以及执行的走样……等等。但总的来说,变法革新对当时的北宋朝廷的财政状况的改善,国防力量的提高,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司马光上台后不久一一废除新法,朝廷很快因为没有了收入而难以为继,不得已又重新恢复青苗法,接着又恢复了免役法,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令人遗憾的是,北宋灭亡后,南宋当权者为了推卸责任,把北宋灭亡的原因全部归咎于王安石的变法,后来的历代史学家、社会舆论也一边倒地认同此观点,王安石成了“祸国殃民”、“亡国罪人”的代名词。
到了20世纪,以思想家改革家梁启超为首的一代知识分子和学者,重新发现和肯定了王安石的改革价值,从而给了他应有的客观公正的历史评价。梁启超甚至称王安石为“古今罕见之完人”,一个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精神都有着深远影响的人,他身上那种“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的变革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应该珍视和弘扬的宝贵品质。
从此,对王安石的正面评价逐渐成为历史主流。
需要补充的是,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和意义不仅仅局限在中国。
1906年,当时的布尔什维克领袖列宁,在论俄国土地政策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并对王安石实行的土地国有政策表示赞同。
1944年,当时的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来到了正处在抗战中的中国。中国的官员们谁都没有想到,前来中国访问的华莱士,却对北宋年间的宰相王安石大加赞赏。他说王安石的青苗法,对于1929年前后,处于大萧条时代美国的经济危机的扭转,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当时美国政府实行贷款给农民的做法,就很像当年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
这正是:只要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认定了目标,勇往直前,做就是了。
所谓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