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小能熊365天写作计划
为学生搭建探究与对话的平台

为学生搭建探究与对话的平台

作者: 许6569 | 来源:发表于2016-03-16 21:10 被阅读45次

    (这是许6569 小能熊365日写作计划第38篇文章)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促使我们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评价力和创造性,为学生搭建研究与对话的平台变得尤为重要。按照引领式教学“四步骤”、“七环节”的要求,以《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为例,我的操作流程如下:

    一、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跳读课文,辨析主要人物。

    问题一:从标题上看,这篇小说写的是谁?(于勒)从小说的内容看,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 (教师引领:如何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呢?有三个角度,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
    1、学生跳读课文。开始思考批注。

    2、合作交流,确定本组发言人。

    3、学生归纳小结。生一: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着墨不多,一是全家人的谈话,二是插叙介绍,三是在游船上,真正的主人公应该是菲利普夫妇。

    生二:从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的话,菲利普夫妇的地位比于勒重要。所以,菲利普夫妇是小说的主人公。

    生三:从作者的创作意图来看,莫泊桑是要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主要是通过菲利普夫妇表现的,所以他们才是小说的主人公。

    问题二:于勒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老师感觉于勒这个人物在文中无处不在。大家的意见是怎样的?从文中寻找信息谈谈你的理解。

    1、学生跳读课文,整理相关信息。

    2、相互交流后明确:于勒显然着墨不多,但很重要,它的命运决定着菲利普夫妇的变化,并在他们一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掀起了很大的波澜。他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弄清楚了小说的线索,下面请大家据此梳理本文的情节,对课文进行梳理式阅读。

    二、在跳读课文的基础上梳理故事情节。

    问题一:各用一个字概括文章的情节内容。

    明确:从课文顺序上看:[盼]于勒——[赶]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从小说情节上看:[赶]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问题二:①作家为什么将“赶于勒”以插叙方式安排?②为什么要安排船上相遇呢?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设计:于勒来过几次信,再以写信告知其不幸落魄。改后效果有什么不同?

    1、合作交流,确定小组发言人。

    2、讨论明确:生一:巧设悬念,反复渲染盼归的气氛与心情,为下文埋下伏笔;

    生二: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构成情节的曲折美。

    生三:安排船上相遇给人物亮相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平台,更能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过渡语:本文除了以精妙的构思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以其丰满的人物形象而经久不衰。理解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品读细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去品析。接下来,我们一起品读课文的人物形象。

    三、品读,评说人物形象

    1、首先,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几个精彩片段,课文第23、25、38、46段。

    问题一:第25段,品析“不安”,“瞪着眼”,“赶紧”,“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低声”等词语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引领:在人物的描写中,哪些词句最有表现力。我们就抓住这些具有表现力的词句评说人物形象。)

    2、同样的方法,品读其他段落。

    3、学生小结:通过品析,我们看到了菲利普夫妇的唯利是图,虚伪,自私冷酷,他们以贫富为兄弟相认的原则,在他们眼中,情不如钱!

    过渡语:赏读完这篇小说,大家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小说中的人物说呢?或者对作者有什么话说吗?例如:老师读完后,我想对作家说:莫泊桑,谢谢你的一支妙笔,向我们勾画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性泯灭的现实,在这样的现实中生活,是人类的悲哀!

    四、拓展延伸:对人物说话。

    请大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说几句好吗?

    1、学生练习用“读完这篇小说,我想对____________说……”句式说话。

    2、结束语:用一幅对联来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正是:

    十年思盼同胞好比摇钱树

    一朝相逢兄弟形同陌路人(板书)

    教学在合作讨论与交流表达中结束了,回顾这篇文章的教学。我觉得三种构想的实施是成功的。

    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读好文本。这是引领式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话的基础。学生通读文本,并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阅读才是自由的阅读,有效的阅读。按照“引领式教学”的要求,我把时间放给学生,先让他们自己阅读,并要求在读完后能谈自己对作品、人物的认识。事实证明,这个目标实现了。
    
    二、为学生创设问题有层次地探究文本。这是对话的关键。作为世界文学的经典名篇,《我的叔叔于勒》既有内容的广度,又有思想的深度。这篇小说怎样教才能耗时少、效果好,按照引领式教学“层层递进”的原则我设计了四个步骤进行探究活动:跳读,解决主要人物和线索人物的问题,这是打开文本的钥匙;梳理故事情节,解决作品的思路,这是学生最易获得的感性认识,并通过理性探究体会构思精美;品读,通过品读细节认识人物形象,并进而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这是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说读,表达自己对文章主题、美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这是阅读的更高层次。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探究文本的意义和阅读活动的乐趣。
    
    三、让学生在探究与对话中表现并强化语文能力。引领式教学让合作学习的思想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实践。小组探究活动中,谁发言,谁补充都有明确的分工。而在表达中,要求学生努力达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提炼整合小组的观点,做到句意连贯、层次清晰、语言精美的对话目标。从一句到几句,再到一段,有理有据,切近题旨。
    
    还记得《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一段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在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合作交流阅读体验,为他们搭建进入文本并最终跳出文本的平台,变文本解读为文本赏读、语言探究,跳出课文读课文,可以让语文课教学呈现新的生机。
    

    学生“唱戏”,老师搭台。把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形成整体,让三者交流、碰撞、沟通。学生可以挑战文本权威,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是引领式教学模式下语文课堂呈现出的新气象。阅读教学课堂成了我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舞台,也成了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平台。

    所以,只有给学生搭建探究和对话的平台,才能实现文本和学生的真正融合,无疑,引领式教学模式做到了这一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学生搭建探究与对话的平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aq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