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一个寻常的周末,带着孩子出来玩的人密密麻麻,不巧外面下起雨来了,我们来到一个儿童餐厅,找到一个沙发坐下来,宝贝好奇地看着屋子顶上的动物挂件。
旁边有一对母女,女儿大概6、7岁,在妈妈的身边跑来跑去:妈妈,快看呀,这里有超级飞侠! 妈妈,这里有龙猫!这位妈妈一边低头刷着手机,一边心不在焉地敷衍孩子:哦,好呀。然后就这样,女儿自己玩自己的,妈妈继续低着头刷手机了。
过了一会儿,女儿的爸爸端了一盘披萨和几杯饮料过来了,女儿说:“妈妈,这个牛肉披萨真好吃,你快尝尝! ”接着递给妈妈一块披萨,这位妈妈拿起披萨尝了一口,手指继续上下飞快地点着,玩一会儿游戏,吃一块披萨,全程和女孩无交流。
我很好奇地看了一眼这位妈妈的手机,看看是有多大的吸引力,让她连话都不想多说,原来是“消消乐”,我一时无语了。
我再放眼看看整个餐厅,座位正前方有一个三四岁的男孩低头玩着游戏,妈妈在对面刷朋友圈,两个人都匆匆喝一口饮料,继续投入手机中的战场。
右前方一个八个月大的女孩哭哭啼啼,妈妈视若不见一样,烦躁的呵斥女儿:“别吵!”,然后继续在手机屏幕上点来点去,像是在用微信聊天。女孩还是哭得很厉害,妈妈就打开手机上的动画片给女儿看,然后就不哭了。
每个家庭成员手里都拿着一个手机,小一点的玩着QQ小游戏,看着动画片,大人们刷着朋友圈在头条上关注着娱乐八卦的新闻,大家在各自的手机世界里奋勇前进。
太震惊了!
2
回忆起我们80后小时候,放学之后在一个小板凳上写作业,写完之后跟小伙伴踢毽子,跳皮筋,跟着爸爸妈妈去农田里抓蚂蚱,抓到一个就会得到妈妈的小小奖励,可以去小卖部买一根5毛钱的老冰棍吃,忆起和哥哥用肥皂水麦秸秆吹泡泡,互相嘻嘻哈哈追追打打,然后晚上躺在床上都会带着满足感睡去。
上次去游乐场,孩子在里面玩得很开心,大声叫着:“妈妈,快过来,跟我一起玩!”妈妈拿着手机不停地给孩子拍照:“宝贝,快,换个姿势,妈妈跟你多拍几张发朋友圈,你先玩哈。”孩子很勉强地摆着pose,脸上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这就是很多家长带娃的日常,孩子在玩,大人只在一边观看,并不会融入孩子的世界,陪着孩子追逐嬉戏。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孩子在游泳池内被淹死,妈妈在旁边玩手机居然没发现。
3
经常听到有的父母诉苦:孩子不懂得关心家人,自私、骄横,动辄任性撒泼怎么办?
孩子胆子很小,自卑、敏感、冷漠到底应该怎么教育?
孩子容易冲动发脾气,经常暴怒发作是什么原因?
孩子孤僻、不合群,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怎么办?......
父母将孩子带来世间,如果不能尽力抚养和教育,那么和动物性的“生育繁衍”有何区别。
孩子的这些心理问题,只要你把玩手机的时间抽出来一些,注意观察他的心理变化,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相信都能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些心理问题。把刷屏的时间拿出一部分给孩子,在他玩耍的时候专注的陪伴他,在他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用心的去感受去记录,在他遇到问题的时候引导他,和他聊一聊,为什么要这样呢?下一次碰到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办?
记住,孩子永远不可能一瞬间就变成一个坏孩子,一个可恶的孩子。
最差的陪伴是,我就陪在你的旁边,却在一直玩着手机。
4
这是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不出门就可以接收到非常多的信息。
移动互联网时代为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购物网上商城,淘宝、京东、聚美优品;
出门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吃饭百度外卖、美团外卖;
谈恋爱,世纪佳缘、百合网;
生活缴费支付宝、微信;
娱乐生活,打游戏、追剧、看新闻,一个手机全搞定。
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信息大爆炸。
左手信息过剩,右手精神匮乏。
5
我们习惯于躺着玩手机,也不愿意陪孩子读一本书;我们宁可朋友圈中晒娃,也不愿意认真的抱一抱娃;我们宁可与游戏中的陌生人谈天说地,也没时间跟孩子聊一聊他的学习和心情;我们宁可每天关注娱乐爆点,也不愿重视孩子的一颦一笑;我们一边刷着搞笑段子,一边荒弃与孩子生活中的小段子。
玩手机的习惯会可怕地传递到孩子身上,放下手机,陪着孩子出去看一看蓝天白云也好啊!
记得过年的时候,侄女对公公说:“外公,你家没网,我得回去看熊出没。”
公公说:“我家有柚子树,我带你去摘柚子,好吗?”
侄女说:“不要不要,我只要看熊出没。”
弱小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他的一言一行,也是模仿着父母的一言一行。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他分不清是非,他只会模仿周围的环境。
80后都已经到了而立之年,有了家庭和事业,更应该追求精神世界的丰盈,引导孩子去探索、去认知,去思考,去想象,区分好与坏,区分社会的规则,无惧于遇到的挫折和困境,引导孩子独立的思考行为能力,勇敢的走好这一生。
怎样的教育才是更好的?我们给孩子提供的成长环境是否完备,毕竟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3岁的时光过去了,4岁还能再补回这些时日吗?
我们不能生完孩子就不管了,一边偷着懒一边期望着孩子乖巧懂事,这是不可能的。
更多育儿信息,请加微信:whatchil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