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读聂云台的《保富法》,受益无穷。这是聂公写于1942~1943年的佛教小册,他在书里结合自身见闻与家世渊源,呼吁世人积极散财布施,以帮助挣扎在底层的大众。
但是本书不仅包括《保富法》上中下三篇,还收录了一些读者对《保富法》的评价和提倡应用的文章,以及作者学佛参佛的经历与感悟。
作者在书中举了大量例子,来说明那些乐善好施之人终得好报之事。因熟悉家族轶事,还特别对其七世祖乐山公热心助人、不慕私财之行作了介绍,意在说明乐山公以其仁善之举,为后代创造了无尽的福泽。
另外,本书向我们介绍了范仲淹、耶律楚材、林则徐等历史上的清廉爱民之士,因恪守仁义之理、不以家财传至后人,而是教育子孙后代以德行立世,提倡勤俭治家、严于律己,从而荫庇子孙几代,并得享无上福康安乐之事迹。
聂公认为,按照东方学说,物质和精神不能同时发育。在物质上享用便利的人,精神上一定退化;在道德精神上有所成就的人,必须注重苦行磨练,万不可沉溺于物质享受。
所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这种观点对于今天我们的家庭教育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毫无疑问,今日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的丰富,只要负担得起,父母都乐意为子女提供便利的物质享受,而不舍得其吃苦受劳。
以聂公看来,这是在使后代的精神退化,是完全不利于孩子日后人生发展的成长之路。
有的富豪只知拼命为后代积聚财富,却不知培养他们创造财富和勤俭持家的能力;他们本以为给子孙创造了幸福的保障,哪知不过几十年而已,那些财富已归于他人名下。
不贤不肖的子孙是守不住财的。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骄奢淫逸的恶习。如此一来,就算给他们再多的财富,都不够挥霍呀。
所以说,“富”不仅仅指物质上的财富,更指心灵上的存养供给。眼睛只盯着物质积聚的人,内心是贫乏的。
他们不明白修身存养的根本之法在于取得智慧,使自己离妄归真、离苦得乐。 他们只汲汲于营取点点私利,即使见人生活于水火之中,也不愿伸手相助。
而此类欲保富之人,恰恰是背离了存养智慧,结果只会将自己和后代的财富和福气越推越远。按照佛家因果之说,福报由于布施利济,慧报由于精进修持。
前生乐善好施,今世得富贵安乐。如果只是贪恋一时的虚荣利禄,将令自身陷入杀盗淫妄的泥潭。遍观今日落马贪官、潦倒富豪,哪个不是陷入了物质欲求无度的迷局?
有的人为子女未来计算而贪、有的人为家人追求豪奢生活而贪、还有的人为保证后代能延续对财富的广占而使计使诈……
诚如聂公所言:天下祸乱之所由作,皆因不明轮回因果之义也。但是,无论平民大众还是贪官污吏、富豪并非不知佛家因果之说,而常常是知而不行。
所以,聂公一再强调须“知而后行,猛省觉照,勿任昏沉”。反观聂公自身,他热心公益,捐资助学;他生活简朴,戒除肉食,对家中子弟教导甚严;晚年更是散尽私财,无所不舍。
其言行一致处,向我们昭示了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持戒修行的真实精神面貌。新的一年到来了,愿我们都能知行合一——求富无错,更须善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