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是个听上去很专业,但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词。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那些逻辑清晰的人,说话做事往往更有条理,在相互的交流中也很容易获取他说话的要点和重点;相反,那些逻辑混乱的人,说话做事很容易“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巴啦啦说了一堆,却把人说得云里雾里,让人不知所云。
这个道理放在培训的PPT制作中也是一样的道理。甚至可以说,与平时说话相比,演讲培训的PPT需要更为严密、更为清晰的逻辑构建。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常见的PPT设计逻辑。
那常见的PPT设计逻辑有哪几种?
第一种,2W1H的模式(三段式模式)
简言之,就是按照为什么(why)、是什么(what)、怎么做(how)的逻辑来设计。
在“为什么”这个部分,重点介绍学习收益、培训背景、讲师的专业背景,目的是激发学员们学习的兴趣,吊足大家的胃口,让大家把目光都集中到你这里来,对你接下去要讲的内容充满期待。
在“是什么”这个部分,是要化繁为简,将你讲课的核心的名词进行解释、突出课程特征、注意事项,为后续讲解核心的内容打基础。
在“怎么做”这个部分,是PPT的核心部分,重点是方法论的讲解、实操练习。
整体来说,整个PPT的设计从时间上来看,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个部分占的时间分别占10%、20%、70%。
第二种,要素模式(各模块并列呈现)
如果说2W1H的模式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那么要素模式各个知识模块之间是相对并列的关系。模块与模块之前的先后顺序并没有那么重要,可以单独形成一个部分。
比如作者帕特里克·兰西奥尼的《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这本书,里面的五个部分,缺乏信任、惧怕冲突、欠缺投入、逃避责任、无视结果,每个部分就是单独成立,就是以要素模式进行呈现的。
还比如稻盛和夫的书《六项精进》,里面包含的六大模块之间也是相互并列的。
第三种,流程模式(按步骤呈现)
流程模式是按照具体的流程、步骤或者时间线来设计整体课程。
比如,PDCA循环工作法,它展现的就是4步,分别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调整(Action),这就是一个流程的形式,必须按照一步一步来梳理。
再比如,销售漏斗的管理模型,它的主要流程是:定位目标客户→发掘客户潜在商机→确认客户意向→引导客户立项→赢得客户认可→进行商务谈判→完成成交(签合同)。
还比如,常见的梳理一个国家历史的方法,就是采用时间先后顺序,从前往后来梳理,这也是流程模式。
以上就是常见的三种PPT的设计逻辑,可以供大家参考去设计自己的PPT架构和逻辑。
但现实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一个PPT呈现肯定不可能只用一种模式,经常是三种模式组合使用,最终呈现出一个好的效果。不信,你可以拆解一下你认为优秀的PPT试一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