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交流互助圈连载小说
【都市】流年·花殇(252)

【都市】流年·花殇(252)

作者: grassfl | 来源:发表于2018-11-17 07:36 被阅读49次

    苏蕙无意间听到父母亲在谈论借阅图书馆藏书的事情,心里莫名的兴奋和激动。她看见爸爸妈妈小心翼翼想要掩人耳目的样子,就留了个心眼儿。她没有提出自己的要求,而是悄悄关注爸爸妈妈的书桌、床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苏蕙很快就发现了爸爸妈妈有意藏起来的、当时算是禁书的世界名著。她心里非常激动。每天爸爸妈妈上班去了,苏蕙上学之余的时间都躲在家里,偷看李瑞晶借出来的书籍。

    因为是私自借阅图书馆的馆藏图书,李瑞晶和苏醒的选择都是自己家里不曾收藏过的书籍。苏蕙也因此开拓了另一个广泛阅读的范畴。

    随着年龄的增长,苏蕙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当年躲在被窝里通宵达旦苦读的时候,已经完全不能同日而语了。爸爸妈妈偷偷阅读的“禁书”,她也能够不再囫囵吞枣般地生吞活剥了,她也会有自己的见解。可惜,她在那个环境里,没有人可以和她探讨读书心得。

    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肖洛霍夫、雨果、莫泊桑、大仲马、小仲马、勃朗特姐妹、狄更斯、奥斯汀、马克吐温等等一系列外国的文学大家及其作品极大地丰富了苏蕙苍白无趣的少年时代。

    《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娜娜》、《贵族之家》、《猎人笔记》、《罪与罚》、《父与子》、《静静的顿河》、《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老古玩店》、《羊脂球》、《项链》、《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黑色郁金香》、《茶花女》、《简爱》、《呼啸山庄》、《大卫科波菲尔》、《百年孤独》、《双城记》、《傲慢与偏见》、《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等等世界名著给苏蕙打开了另一扇窗户。她沉浸在文字的海洋里,拼命地汲取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红与黑》、《堂吉柯德》、《复仇的天使》、《驯火记》、《天堂谷》、《荆棘鸟》、《吕贝卡》等等许多国外近代和现代的小说,给苏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在大学宿舍的“夜谈会”上,她多次绘声绘色地给同寝室的女孩子们讲述这些自己看过的故事。这是后话。

    直到有一天,苏蕙突然找到了一本爸爸妈妈刻意藏得比较严实的书—《包法利夫人》。这是苏蕙第一次看到如此露骨直白描述性关系的小说。作为一个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子,苏蕙看到这本书的内容,又是羞涩又是好奇,心里还有不知所措的惶惑。她没有想到,文字还可以这样使用。

    苏蕙从小就喜欢文字类的东西,从心底里对文学有着莫名的崇敬。因为她所处的历史环境所限制,在上小学之初,就被彻底剥夺了真正学习和了解文学的权利和机会。她基本上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加选择,也无可选择地阅读一切可以阅读的东西。

    在那个政治疯狂的年代,人们的思想、行为相对比较简单、朴实、直接。人们的感情也都很单纯,男女之间不存在任何暧昧的可能性。两性关系是最为忌讳的话题。

    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苏蕙,在内心深处把《包法利夫人》设定为“不干净”的文字类,本能地排斥在自己喜欢的书单之外。

    这一段时间的偷偷阅读,帮助苏蕙开拓了眼界和思路。她白天看书,晚上躺在床上一遍又一遍回味书中的情节、名家大师的的文笔、遣词造句、翻译家的词汇应用,从中获得很多的知识和乐趣。她在无形之中,自己给自己上了一堂没有老师指导的世界文学鉴赏课。

    有书读的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冬去春来。苏醒所在单位再次搬迁,从位于郊区边缘的C大原校址搬到了位于市区的C市医学院原校址内。苏家也随之从原C大家属区,搬到了市区里。

    苏蕙因为搬家的缘故,离开了“戴帽子”的小学,转学进入了真正的中学就读。

    所谓“戴帽子”的小学,是那个年代的特殊产物。也就是在原有的专门的小学里,把毕业生继续留下来,教授初中的课程。因为革命运动,教学基本停滞,所以,小学办初中教育,好像没有太多差别。

    苏隽独自在长春二零八医院住院治疗了大半年,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医生们也束手无策了,建议苏隽出院回家。苏隽闻言大喜,赶紧写信告诉爸爸妈妈:“医生建议我出院了!”

    苏醒和李瑞晶早就在苏隽以往的来信中得知,在长春的半年多,苏隽的治疗效果很有限。他们总是心存侥幸,希望儿子的情况能够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善。

    如今,希望彻底破灭。李瑞晶心里难过得无以复加,她再一次为大儿子的病情痛哭失声。好在沉着冷静的苏醒在李瑞晶身边,他及时安抚了情绪失控的妻子,同时立刻修书一封,寄往长春,并寄上路费,让苏隽买票回家。

    十几岁的少年苏隽,身有残疾,独自一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医院,一住大半年,家里没有任何人去探望过。他没有任何的抱怨,反而高高兴兴地和医生、护士、病友们友好相处,在离家千里之外的东北独自度过了人生最寒冷的一个冬天。

    收到苏醒要他回家的书信和路费,苏隽的心情格外舒畅。他以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能力和效率,独立快速办好了出院手续,买好了火车票,带着简单的行李,南下回家了。

    绿皮火车从东北较北方的长春,到地处江南腹地的C市,路途遥远,需要运行几十个小时,中途还必须转一次车。

    苏隽买的火车票是最便宜、最便捷的车次,中转站是河南省会郑州市。两趟列车中间衔接不是很好,有好几个小时的等候时间。少年苏隽虽然腿脚不便,却人小胆大,居然利用转车的时间差,把简单的行李寄存在车站,自己去郑州市区转了一圈。

    苏隽回到家里,半年多不曾见面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们都很高兴地围着他,七嘴八舌地谈论着离别半年的各种事情。

    其实,主要说话的人是苏睿,其次是苏蕙。李瑞晶只是问了问苏隽旅途中的情况,剩下的时间几乎插不上话。她只好退到一边,静静地看着儿女互动。苏醒则一直是坐在旁边,点燃一支烟,微笑着看着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们。

    苏家的人们近几年来,终于全体到齐,全家团聚了。不管外面风云变幻,风狂雨骤,一家人即使身居陋室,只要在一起,自然就会其乐融融。这一点,不用说苏醒李瑞晶这样的成年人,就是苏睿这样的小学生,都可以体会到,并且表现出了由衷的喜悦。

    晚上临睡前,苏隽悄悄地叫住要回房间睡觉的苏蕙,拿出一个漂亮的小笔记本,笑眯眯地对妹妹说:“苏蕙,我在郑州转车的时候,去了二七纪念塔。”

    苏蕙看着苏隽的笑脸,微微点头说:“你刚才和我们说了呀。”说着,她的视线落在苏隽,呃,手里的笔记本上。

    漂亮的笔记本呵,在极端缺乏柔美色彩的年代,这是小女孩子们的可以正大光明拥有的彩色东西之一。这也是苏蕙的最爱之一呢。

    苏隽觉察出妹妹热切的目光,憨厚地笑了。他把手往前一伸,漂亮的笔记本直接到了苏蕙的鼻子下面。苏隽微笑着说:“喏,这是我在二七纪念塔买的纪念品,送给你的。”

    苏蕙又惊又喜,毫不客气地接过笔记本。她喜形于色地连声说:“谢谢!谢谢哥哥!”她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笔记本,仔仔细细地把这个小本子里里外外看了个遍。

    “喜欢吗?”苏隽在一旁看着妹妹兴奋的样子,还是忍不住再次确认,妹妹是否喜欢自己第一次送出的礼物。

    “当然喜欢!”苏蕙毫不犹豫地回答。她抬起头看着苏隽,满面笑容地说:“这个本子好漂亮!哥哥,你怎么想起来买这个(本子)的呢?”

    苏隽微笑着淡淡地说:“我在纪念品商店里面看到这个本子,觉得很适合你,就买下来了。”

    这是苏蕙第一次收到同辈人专门为自己买的礼物,她很珍惜。欣喜之余,她想起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她直截了当地问了出来:“哥哥,你怎么有钱给我买本子啊?”

    苏隽不自然地挪动了一下身子,仿佛在调整坐姿。他脸上笑容不变地说:“爸爸给我寄了路费,买了车票还有剩余的钱,我就顺便给你买了个小礼物哦。”

    他不会告诉苏蕙,自己为了买这个小本子,在郑州中转的时候,只买了一个馒头吃,连一碗面条都吃不起。在剩下的旅途上,自己全靠离开长春时,带上的一包饼干顶过来的。

    苏蕙不知道哥哥在一个小礼物背后的付出。她也完全没有想到,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哥哥会为自己准备更多的难忘礼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都市】流年·花殇(25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np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