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新解》读书笔记

《论语新解》读书笔记

作者: 神农堂朱家 | 来源:发表于2019-05-16 20:21 被阅读0次

    1.孔子说的话比弟子更稳当,更没有毛病,偏激的话很少。徒弟一般也只能继承师傅一部分的手艺,很少有能继承的比较全面的。颜回是这样的,可惜早死了。

    2.内心为质为本,外物为文为末。原来一直认为有那个心就好了,不需要过于在形式上花心思。现在这个观念改观了,形式也是很重要的。没有合适的方式方法就没有办法抒发自己的感情,自己的心意也没有办法让别人了解。

    做一些事情仪式感也是有意义的,关于具体的礼节准备看看《彭林说礼》了。

    3.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儒家对于情绪还是欲望都有所克制和把控。说话不会说到尽兴才停止,一定是有所保留的,说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再说下去了。这更多的体现的是对万事万物的一种关怀。

    4.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盖答问多因其所疑,语则教其所未至。闻所语而不得于心,故惰。

    注:这也是自己的一个问题,别人讲了我没有听懂,一般就放过了,不会继续思考了,需要改正。

    5.平日偶尔之诺,能历久不忘

    注:下次,一起吃饭吧”“那本书我借你”,平时这些话我们经常脱口而出。

    可能都是顺着话题随口说的,但这和郑重的约定、重大的约定一样,都应该被遵守。

    愈是不知不觉间许下的模糊不清的诺言,愈是小小的约定,愈重要。

    不轻视小约定,然后去执行,对方会欣喜地感到“啊,他还记得啊”“原来那不是一句客套”。

    我想传达给对方这种喜悦。

                                              ~松浦弥太郎

    6.人道之不可违者为义,天道之不可争者为命。命不可知,君子惟当以义安命。凡义所不可,即以为命所不有。故不得于命,犹不失吾义。常人于智力所无可奈何处始谓之命,故必尽智力以争。君子则一准于义,虽力有可争,智有可图,而义所不可,即斯谓之命。

    7.好人恶人,人孰不能?但不仁之人,!心多私欲,因多谋求顾虑,遂使心之所好,不能真好。心之所恶(亦不能真恶。人心陷此弱点,故使恶人亦得攘臂自在于人群中,而得人欣羡,为人趋奉。善人转受冷落疏远,隐藏埋没。人群种种苦痛罪恶,胥由此起。究其根源,则由人之先自包藏有不仁之心始。若人人能安仁利仁,使仁道明行于人群间,则善人尽得人好,而善道光昌,恶人尽得人恶,而恶行匿迹。人人能真有其好恶,而此人群亦成为一正义快乐之人群。主要关键,在人心之能有其好恶,则人心所好自然得势,人心所恶自不能留存。此理甚切近,人人皆可反躬自问,我之于人,果能有真好真恶否?我心所好恶之表现在外者,果能一如我心内在之所真好真恶否,此事一经反省,各可自悟,而人道之安乐光昌,必由此始。此章陈义极亲切,又极宏远。极平易,又极深邃。人人能了解此义,人人能好恶人,则人道自臻光明,风俗自臻纯美。此即仁者必有勇之之说。

    人心为私欲所障蔽,所缠缚,于是好恶失其正,有好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者,此又不能好之一征。惟仁者其心明通,乃始能好人恶人,此又仁者必有知之说。知勇之本皆在仁,不仁则无知无勇,恶能好恶,并好恶而不能,此真人道之至可悲矣。

    8.若立身行世,专以己身为主,不顾及相偶之对方,此乃一切不仁之本源,故人道必以能约束己身为先。

    6,7,8是书中感受非常深的三句话。

    个人反思:

    9.总结很有价值,也很有意义。把书从头到尾看一遍当然很有必要,但是最后总结不总结差距真的很大。所以必须要输出啊!

    一本好的书就是这样,你看完这本书他会带你去思考很多原先没有思考过的问题,本来是一个问题但是会让你去思考更多的问题。有时候会让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去看一些书。会给自己打开一个更加宽广的世界。

    我准备好好看看《彭林说礼》和《庄子》这两本书了,尤其是《庄子》怼儒家怼的简直太有趣了,必须好好看看。

    10.如果觉得一个道理好,那就把他用起来。而不是记下来,放在本里就对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新解》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pw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