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池的崛起

作者: 与梦 | 来源:发表于2016-11-20 23:40 被阅读43次

    当正营级退伍军人姬长孔到山东省淮坊市临朐县秦池酒厂报到的时候,看到的是几间低矮的平方,一地的大瓦缸,厂里的杂草长的一人多高,全厂500多个工人有一半想往外走。

    这家1990年3月正式领到工商执照的酒厂,只是山东无数个不景气的小酒厂中的一个,每年的白酒产量一万吨左右,产品从来没跑出过淮坊地区。

    山东历来是白酒生产和消费的大省,但在1993年前后,孔府家酒以其浓郁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广告定位已在全国市场上立住脚跟。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寒酸的秦池把目光移除了山东省。

    姬长孔把东三省作为自己首选的攻击目标。在90年代末之前的将近20年中,几乎所有在中国市场上获得成功的国产品牌,无一不是从打“三北”市场(既东北,华北,西北)起家的。

    这三个市场幅员广阔,人口众多,而民众收入又不高,性情耿直,消费心态较不成熟,适合那些价格低廉、品质一般而需求量大的日用消费品。更重要的是,在“三北”东冲西闯,不会遭遇到跨国品牌的覆盖和冲击。

    作为一个不太景气的小企业,或许当地人都不太相信这个企业能够在日后成为全国炙手可热的品牌之一。这个酒厂的酒从未走出过廊坊,它的品质不算上乘,竞争力弱,有太多的理由让这个小酒厂继续闷在廊坊,做自己的酒。然而在山东,孔府家酒这个对手太强大,稍有不慎,就是死路一条。要么等死,要么转移目标,选择后者,尚有一线生机。

    刚好,三北需要这样的产品。价格低廉,品质不需要上乘,而且当地民众性情豪放,好饮酒。只要秦池能在这个市场做出名气,很快就能被当地人接受。

    做好自身的市场定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放开眼界,才能看到哪里的市场需要自己。然后尽全力去做,把计划落实到实处,很快就能做出连曾经的自己都不敢想象出的成绩。李白曾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把自己放到合适的位置,才会事半功倍。

    其实,在求职的时候也是如此。做好自己的定位,明白自己的优势和短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改进自己,找到最契合自己的那份工作,就很好了。

    当姬长孔确定攻击目标以后,接下来就是如何攻破城池的问题了。

    姬长孔在三北地区,人生地不熟。不过在吉林,有他不少的战友和朋友。他首先从这里开始作为突破口,请客吃饭,呼朋唤友的来让他们帮忙宣传自己的产品。饭请了不少,酒也喝了不少,可是秦池酒的销量就是不见涨。姬长孔也发现了这个主意不对头,是朋友宣传的不到位,还是他们嫌弃自己请客不够大方?

    结果都不是。姬长孔发现,是自己的宣传方式出了问题。他没有学过市场营销,更没有专业知识,仅仅靠着自己以前当小厂长的经验和自己的反思总结来寻找正确方向。秦池想要做市场想要名气,仅靠自己朋友身边的人脉是行不通的。

    姬长孔又重新回到沈阳,不过多带了一张50万元现金的承兑支票。这50万,是秦池的全部家当。破釜沉舟的一役,不是成功,就是死亡。

    他在电视台上买断段位,密集投放广告,然后跑到大街上,沿街请市民免费品尝秦池白酒,然后跟当地的技术监督部门搞好关系,请他们做出质量鉴定报告。

    做完这些,就够了吗?姬长孔并没有收手,反而租用了一艘大飞艇在沈阳闹市区游戈,然后洒下数万张宣传单。一时间场面十分壮观混乱。20天不到,秦池白酒在沈阳已被人熟知并热销。

    到这里,姬长孔会觉得够了吗?他又在媒体上发布“秦池白酒沈阳脱销”的新闻,并用上了一些极富传奇色彩的字眼:两个山东大汉,怀揣50万元,19天内踹开沈阳大门......

    因为秦池白酒价位较低而且宣传手段大胆,销售额在“三北”市场节节攀升。

    在那个市场混乱且无序的年代,谁说话的嗓门更大,手段更新奇,谁就能成功。姬长孔把这场造势运动做到了极致。

    如果在秦池开始热销的时候,姬长孔就觉得时机成熟便收手不干,秦池也不会出现这样的盛况了。

    如果你自己觉得对某件事情已经很有把握了,或许这恰恰说明你做的还不够。起码,要竭尽所能才能说自己尽力了。做好准备,不仅仅是让自己有把握,而是要出乎对手的意料之外,比对方走的更多,看的更远,做的更全面,更细致。

    秦池的故事,刚刚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秦池的崛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py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