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前提示:此书评主要围绕“第二部分的农业革命”展开,有内容披露。
使人走向文明但使人类走向堕落的东西,在诗人看来是黄金和白银,但在哲人看来却是铁和小麦。
——卢梭
------------------------------------------------------------------------------------------------- 前方高能预警
内容梳理:
农业革命部分共分四章,主要讲述:所谓的农业革命繁荣进步论,只是我们的集体意淫。食物总量增加造成人口爆炸,农民普遍吃得更差、活得更辛苦(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猪晚、干得比驴都多),而应该对此负责的却是小麦、稻米等植物,因为它们驯化了智人,从而把人们终日束缚在土地之上辛勤劳作(遇上灾年还入不敷出),但人们却不自知早已掉进奢侈生活的陷阱,还乐此不疲地开始尝试驯化动物,其间充斥着野蛮的残杀、迫害和虐待(比野蛮人还要狠),从此节操尽毁,动物们尤其是猪牛羊随即成为史上最悲惨的物种(尽是血泪)。
农业具有不确定性,看天吃饭使农民担心起未来,为了降低风险,他们开始拼命工作以囤积粮食,但事与愿违,这些剩余产品最终被统治精英阶级无偿征收。正是这些多余的粮食和新的运输技术使更多的人聚集起来并相互协作,创造出一系列“由想象所建构的秩序”,如村落、城邦乃至帝国。同时,不同地域也形成各自的社会规范(阶级论和平等论),维持这种秩序靠的是暴力机构和忠实信徒(胡萝卜加大棒)。
社会秩序的运作会涌现出大量信息,接着就催生出储存信息的工具:符号、数字、书写文字等,从而使人类的合作网络更加便利、持久,但其背后那些想象的秩序既不中立也不公平,明确区分出优劣、尊卑、贫富、美丑的社会评判标志,进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偏见,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可能就是父权制(几乎风靡全球且长盛不衰)。如果我们想要判断人与人之间哪些是生物学上的不同,哪些是人为刻意制造的区别,一条黄金法则就是“天生带来允许,文化造成封闭”。
延伸思考:
作者认为:我们从农业革命中获取的最重要的教训可能就是:物种演化上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体的幸福,每当人类整体的能力大幅增加、看来似乎大获成功,个人的苦痛也总是随之增长。
如今,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每个人仿佛都有着无限可能和更多选择,然而我们是否因此而变得更加快乐、生活是否因此也变得更加美好?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去物质化、去中心化的科技导向将带领我们走向何方?
对于这些问题我很无知、也很困惑,
答案需要我们一起思考,共同寻找。
苏格拉底说:不被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
那咱不如现在就回过头来,好好审视一次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