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汕头参加一年一度的“粤东诗会”从动车站出来,却在广场偶遇小时的同学也是好友,她急于与接站的车确认位置,我们也在等前来接车的阿兽。来不及叙旧,匆匆作别,便又各奔东西。
很多年前傍晚,寨里有江湖人来耍杂,顺便卖蛇药,我一早搬了板凳占最佳位置,准备好戏上场。邻居邮递员大哥给我带来自深圳的信件。是我这位好友的来信,那时的她,刚离开家乡在一家工厂打工。读完九年义务教育,乡下的孩子要么打工谋生要么打几年工后再回来嫁人,继续读书求学或想学有所成的女孩子毕竟是少数。
友人在信中告诉我打工的艰辛及生病后无人照顾的心酸,那种独在异乡为异客苍凉之感让我对并不遥远的未来充满恐惧。在明晃晃的白气灯下读完好友的来信,不知道当晚耍杂的表演了什么,整个人被好友的近况牵挂,和对自己未来的忧心占据了。无视周遭的喧哗我孤独地黯然神伤,表演还没结束,便回家给她回信,忘了当时写什么,只记得内心有点灰,我害怕某一天也要离开家人离开家乡,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谋生,对外面的世界,我一点都不向往。
对未来感到惶惑和对外面世界的抗拒的心越来越重,忧虑太多,又没有人开解,少年时每每有快乐的念头又想到渺茫的未来,快乐的情绪又无端被克制下去。也许这就是我当年一直不快乐的原因,直到成年后,才懂得青涩的青春烦恼,是因为看的太近,又想得太远。
也许是那个时候开始喜欢文字,有倾诉欲望又找不到突破口,自尊心又强却思虑太多的人,注定无法开怀。所以,只有文字,才有我想要的放松与解脱,即使只有片刻的欢愉。杂书也好、闲书也罢,武侠言情,只想也可躲进小楼成一统。只是,每每读完一本,从浩渺的文字中抬起头来,又陷进另一个巨大的空虚和无助,有种茫然四顾看不清方向。
文字于我,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解药或某种慰藉。
记得小学六年级有两位女语文老师,第一学期的老师特别会讲故事,各种斗智斗勇趣味横生的好故事。第二学期换一位师范毕业的老师,她教我们唱流行歌,表扬我的作文,鼓励我写日记。而这些也许就是我对文学喜爱的开端吧。
和好友在微信里约好下次好好聊,不知道下次是什时候。就像后来,好友并没有给我再来信。后来,我也离开家乡,彼此从老同学那里得来对方的消息,女友后来换了很好的工作,与班上最优秀的男同学开始真正拍拖,一切那样美好,是小姑娘所向往的路上走下去。
而我,习惯随遇而安,没有远大理想,也没有宏伟目标,若说有,那么也就是小时候向往书店工作人员,长大羡慕图书馆管理员。至于其他,伸手有好书读,转身有良人陪,也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