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围绕着唢呐这一门民间艺术,以农村小伙游天鸣拜师学艺,艺成接班,到唢呐班子成员分散为主线,讲述了唢呐匠的传承与衰落,给人一种平淡朴实,落寞遗憾的感觉。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句: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最矛盾的也是这一句。
对于天鸣而言,学唢呐,吹唢呐,是他的梦想,经过他不断的刻苦努力,得到了师傅的认可,并选他成为了新一代的唢呐接班人,在师傅宣布名字的那一刻,父老乡亲向天鸣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天鸣亦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他自知天份不如其他师弟,但仍然以刻苦的练习弥补先天的不足,终于梦想成真。
看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一句话:勤能补拙。但是,事情并不像所想的那么顺利,天鸣把唢呐发扬光大,吹到全中国,吹响全世界,走上人生巅峰……
因为时代变了。
以前村子里只有一只唢呐队伍,红白喜事都需要他们出场张罗,而现在,来了一只洋乐队,人家乐器不仅大,声音也大,而且还紧跟时代的潮流,演奏的都是时下流行歌曲,深受好奇的广大青年朋友的喜爱;而唢呐队伍,司空见惯,默默在一角,即使偶尔发出一两句高亢的声音,也很快被洋乐队的曲调掩盖。
就像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星星点点的萤火虫,与万家灯火相比,根本微不足道一般。很显而易见,最后,以唢呐队伍的败退告终。
回到焦师傅那一句意义非凡又矛盾的话,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他做到了,在他的年代,众人爱戴,期待,喜爱,焦师傅高高在上,堂屋正中,孝子贤孙,恭恭敬敬;而天鸣,在他的年代,众人鄙夷,嫌弃,谩骂,天鸣踽踽独行,屋檐一角,亲朋好友,指指点点。天鸣还能保持着当初许下的誓言,唢呐吹给自己听就够了吗?
时代,真是特别残酷而现实的字眼。而改变是一股无形的却无法阻挡的力量。想起一句俗语:长江后浪推前浪,开始还没有领略到这句话的深意,有一次老师在后面开玩笑的加了一句话:前浪死在沙滩上。虽说是玩笑话,但也能感觉出时代的无情。
难道,时代的进步发展,就一定要牺牲某些东西吗?难道,旷世的百鸟朝凤,就只能沦落为街边乞讨的工具吗?
当然,不可否认,在历史长河中,必定会淘汰某些不符合当代需求发展的习惯,能够禁得起时间检验的事物必定是经典的,比如说拥有上千年文化灿烂历史积淀的中医,值得传承千百万年。
但是,即使都知道是经典,都知道应该传承,为什么还是会有经典艺术的衰落?电影演绎着悲哀,唢呐人的贫苦状态,斑驳破碎的墙体,家里甚至连一扇门都没有。
于是,渐渐地,庄里的唢呐队伍散了,师兄弟们离乡进城,当然曾经他们心里对唢呐,都充满着热爱,但现在从事着于唢呐完全无关的事情,甚至因为工作受伤,这一生,再也吹不了那灵妙的声音。
是遗憾也是无奈。
试问,在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情况下,还有多余的心思考虑传承,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人在,心在,经典在。
欢迎交流
百鸟朝凤,时代变了,心该何去何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