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译意:
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往日仇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也很少。”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了互相让位,两人都奔到周文王那里去。武王伐纣时,兄弟俩认为这举动是“以暴治暴”,还曾经拦住车马劝阻。当然也没拦住,周统一天下后,兄弟俩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上。
此处,孔子主要是称赞这两位的“不念旧恶”,也就是他们不记恨往日的仇怨的这种处世的态度。
孔子说:“伯夷、叔齐,古之至清介者也。大凡清介的人,疾恶大甚,其中多褊狭而不能容物,故人亦多有怨之者。惟伯夷叔齐,持身虽介,处心甚平,人有不善,固尝恶而绝之矣。然只是恶其为恶,而非有心以绝其人也。若其人能改而从善,则止见其善,而不复追念其旧日之恶,其好恶之公,度量之广如此,所以人皆尊敬而悦服之,就是见恶的人,亦乐其后来之能恕,而谅其前日之无他。怨恨之心,自然少矣。”(张居正注)
如伯夷叔齐这种清高孤介之士,往往都是嫉恶如仇的性格,好恶表现得比较明显,喜欢的很喜欢,厌恶的深恶痛绝,故而也容易得罪人。如魏晋名士阮籍,看到讨厌的人就翻个白眼,动辄被翻白眼,没人能喜欢这样的人啊。即便当场不说没有表达这样的意思,过后对这人也必定是有看法的。
所幸伯夷叔齐不是这样的人,他们有善恶也有容人之量,对过去的是非往往不放在心上,因而他人对这两位都很尊敬和佩服,当然也没有怨愤之心。这种作用力也可以看作是双向的。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伤痛,都遇到过不公正的待遇,如果一直放不下去,就会一直折磨自己,实际上也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放下过去,也就是放过自己,当我们置身于一个和谐宽容的环境中,用友好的心态去对待别人,在温和的氛围中有着通畅的沟通与交流,那么这份和谐也必将慰藉自己受伤的灵魂,安抚内心曾经的痛苦与悲伤。
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一直抓着他人的过错不放,时刻处在这种情绪中,对已身也是种极大的伤害。而且,以暴治暴的方式只能给社会增添麻烦,使社会家庭都处于不安定状态。
因此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对事不对人,保持冷静的头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不是怯懦的躲避,而是一种智慧的处世方式,包容宽恕了别人,也是成全了自己。
这也是使自己快乐的不二法门之一,放下即快乐。古人流传下来的传统就是以和为贵,主张既往不咎,不纠缠于过去的死结,人总是要向前看的,没必要因为过去束缚自己的灵魂。
不念旧恶,为我们的生存空间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谐的氛围,一个让人身心愉悦的环境,往往使人精神放松,做事情也很高效,因此保持谦和、和善之态,实在是一种不费什么力气的美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