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读书没有目标,想看看不设限的今年可以读完几本书。下面就继续分享本周的书单吧~
《道林格雷的画像》[奥斯卡·王尔德]
01 奥斯卡·王尔德
在上一期书单的结尾提到了《道林格雷的画像》,今天就聊聊王尔德,这位迷人的快乐王子也是金句王子。
他说 The heart was made to be broken. (心是用来碎的)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
王尔德出身名门,自然也受到了好的教育,如果说文人相轻,王尔德应该是自视鹤立鸡群,他是古典绅士,在当代应该是金絮其外腹有诗书,走的是小资型男路线。
他是唯美主义艺术运动倡导者,同样唯美主义运动也因为王尔德的被捕入狱和去世而结束。很难定义王尔德是否是同性恋,准确的说应该是双性恋。王尔德和毛姆一样,他们都已婚并育有子女,都有过同性爱人,都写过禁忌的题材,都追求生活的艺术化。一个幼年丧母,一个青年失去妹妹,毛姆把母亲的照片一生保留在床边,王尔德把妹妹的一缕头发一生随身携带。
复旦大学思哲系教师陈果在《好的爱情》中说:长久的爱情,是一次又一次的爱上同一个人。这符合王尔德对道格拉斯的爱,哪怕在狱中,经受苦役和暴力他仍然完成了五万多字的情书--《自深深处》,按理说道格拉斯是王尔德入狱的祸起之源,但也是他日后的精神支柱,只是不知道如果王尔德能够预见道格拉斯影响他的命运折腾他的感情耗尽他的生命,当初他还会作何选择。
按照王尔德自己的观念,只有两种人让人迷恋——无所不知和一无所知。当迷人王子开始坦荡的去爱人,他就失去了朦胧的美,美和爱一旦不再朦胧,也就不再具有吸引力,因为不确定才迷人,雾里看花花更美。不过他还是去爱,或许唯美主义不过分强调结果。
唯美主义主张艺术哲学,我浅俗的认为就是艺术凌驾于一切且高于一切,艺术品都是精致的高贵的。人有好坏美丑之分,但是只有美的才称之为艺术,没有人会比喻一件丑陋的艺术品,如果有,你的糟粕可能是别人的珍宝。
高晓松说王尔德不懂生活,他把艺术和生活本末倒置了。王尔德认为生活是艺术的倒影,生活是艺术家画家音乐家描述出来的 ,他是踩着云彩行走的人,可是满地的泥泞,最后也落得颠沛流离,穷困潦倒,整个一高开低走的人生,和同一时期萧伯纳完全相反。
同一时期的毛姆、萧伯纳活到了近百岁老人,而王尔德因脑膜炎去世的时候年仅46岁,牢狱和流亡对于王尔德这位名门贵族不可谓摧残不已。
王尔德的作品和唯美主义都是小众的,毕竟走唯美主义路线不是只需要价值观和消费观,也是需要消费能力的。
而萧伯纳的作品却擅长以黑色幽默揭露社会问题,他和王尔德的一生也是趋势相反。社会的就是大众的,大众具有普遍性的,普遍性存在数量上的广泛性,只要不触及纲线,都可以经久不衰,所以萧伯纳赢得所有笑到最后。
王尔德的一生声名波荡,他留下的文学遗产却是瑰宝。
02 道林格雷
“ 那些在美的事物中发现丑的含义的人是堕落而毫无魅力的。这是过错。
那些在美的事物中发现美的含义的人是有教养的。他们还有希望。
懂得美的事物仅仅意味着美的人,才是上帝的选民。”
王尔德开篇就正视真身。美至高无上,丑陋是错,愚蠢也是错。丑陋是恶,愚蠢也是恶。
《道林格雷的画像》讲述的是灵魂和肉体背道而驰的故事。面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主人公选择青春永驻取而代之的是出卖灵魂纵情声色。都说相由心生,但是他日后反复犯下的罪孽都生在了画像上,画像邪恶丑陋他却一直都是二十岁的模样。
被他直接间接残害的人不计其数,就算容貌永驻又怎么能保证内心波澜不惊,他越活越胆怯,越活越胆小退缩。
他在画像前手刃了画家,然后又找朋友让画家的尸体人间蒸发,后来他干脆想手刃画像,这样就不用背负煎熬和折磨,然而手起刀落,刀插入画像,流血的是他自己的心脏,最后一幕,画像熠熠生辉,他得到了丑陋衰老的面容和终结枯萎的生命。
道林格雷原本是一位未经开发的纯美少年,画家巴兹尔钟情于他,所以倾注心血描绘他,画出了道林格雷的至圣至美,也画出了自己的至深至真。
然而美好都是短暂的,这一切静幕在亨利沃顿勋爵和道林格雷相遇后被打破了。道林格雷和王尔德本人都是唯美主义,亨利是唯美主义也是享乐主义。
如果道林格雷是王尔德的身,亨利就是他的心,亨利说只有浅薄之人才不会以貌取人,他说寻找美才是生活的真正秘密。他精明又犀利,好似上帝视角评判一切,又带着一股力量影响着道林格雷。他的笑从来都是意味深长的狡黠的。
就在和亨利相遇的那个午后,道林格雷看着画家画的自己,痴迷到忘我,他害怕岁月枯荣自己容颜不再而画作永远熠熠生辉,所以那一刻他许下了愿意用灵魂交换美貌永葆青春的誓言。然后,他确实做到了。
他越来越迷恋自己的美,对自己灵魂的堕落也越发感兴趣。 他作的恶都体现于画像上,而藏在阁楼的画像,只有他一个人看得见。这种感觉或许正如你吃下的每口食物,都是长在别人身上的肉,想想也是极好的。
如果一个人过于频繁地做同一件事,这事就变成了他的乐趣,加害别人以获得自己精神肉体的满足,道林格雷乐此不疲,对这种双面人生,他有那么一会儿真切地感到了无限的愉悦。
道林格雷不仅拥有美貌,他还拥有天赋,天赋往往比美貌持久,他双重持久的拥有这些。他用相当高的价格购买一套路易十五时代风格的银质镂空梳妆用具,别人埋怨他的骄奢淫逸,而他自己清楚的明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不必要的东西才是唯一的必需品。
在阁楼画像前杀死了画家之后,他没有惊慌错乱,而是沉着冷静,知道怎么制造不在场证明和如何毁尸灭迹,他知道找合适的人做恰当的事情。他知道如何动情的打动对方。
他会不动声色试探性观摩人们对于画家的失踪的反应。他心里想:如果人们不谈论一件事,那件事就从来没有发生过。就像亨利说的,表达赋予事物真实存在。(想到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中,王二上山后,罗小四到处找王二,他找到队长,队长说王二是谁,不存在这个人,他找陈清扬,陈清扬也一头雾水,但是陈清扬想,除了罗小四大家都说王二不存在,不存在的事物人们议论多了,就好像真实存在一样,而真实存在的事物,人们避而不谈,就好像真的不复存在过一样。这里击中了王尔德的:表达赋予事物真实存在。)
书中句句金句,拥有不老容颜难免不被议论,然而亨利说: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情比被人议论更糟糕,那就是没有人议论你。如法炮制可以应用于任何领域,如今币圈孙宇晨应该是深谙这个道理。
道林格雷有句自述:我似乎觉得,我的全部生命都浓缩成了一个完美的点,充满玫瑰色的欢乐。王尔德喜欢玫瑰,年轻时的道林格雷是白玫瑰的一尘不染,愉悦的心情是玫瑰色的欢乐,忠贞的爱情是《夜莺与玫瑰》。张悬有首歌,《玫瑰色的你》,玫瑰色的你,是我生命中最壮丽的记忆。
王尔德用尽了功夫去形容道林格雷的美,读到这些句子,我脑子中想到了《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那副《苹果少年》 ,对于韦斯安德森的这部电影,喜爱到买了画册和手机壳电影也是看了不下三五遍。
古斯塔沃和年迈的D夫人情投意合(其实是和所有大龄多金单身贵妇),在她生命的最后二十年给她无尽快乐,D夫人去世后,在遗嘱中将一副文艺复兴时期价值连城的名画留给了古斯塔沃(其实是所有财产),这幅画就是《苹果少年》。
苹果在西方寓意禁欲之果,也是劳动之果。这里和《道林格雷的画像》相关联好像也说得通,电影里的画像虽然是合成的,但是文艺复兴时期三大师之一拉斐尔早期也有一副作品《拿苹果的青年人》,现存佛罗伦萨的乌菲兹博物馆。王尔德的审美和唯美主义追求也是受前拉斐尔派的诸多影响。
《苹果少年》
这本书开始曾一度没有读下去,相比较毛姆的刻薄通透,王尔德简直刻画了一个极端的世界,他拉开帷幕,恶臭传来,人们惊慌不齿但是又坐在观众席上无法动弹,他一字一句的告诉你,这就是现实。
他的世界,美是极美的,恶是极恶的,不道德之书书写的就是世界本身的耻辱,可以否定不道德的错误但是不能否定不道德的客观存在。人应当吸收生活的色彩,而无需记得它的细节,因为细节丑陋又庸俗。
但是还是读完了,道林格雷自食恶果。还好他死的时候并没有看到他死后的样子,一切都是圆满的。
命运与人做交易,从不结清账户。
王尔德至死都是专一的唯美主义,他本人和他童话故事里的主人翁都对美有一种痴迷,但无论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童话,还是圣经耶稣,都承认善恶存在,都明白并非善恶有报,但是都在引导人们向善而生向善而为,只是相比较给小孩子们的安徒生,王尔德童话是给大孩子的。
今天的篇幅太长,讲不完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短小的童话故事,值得每一位大孩子去阅读~
《A Private View at the Royal Academy》一幅讽刺唯美主义对服装影响的画像,在画中奥斯卡·王尔德在右方被一群仰慕者围绕。
📗其他书单分享:
👬失而复得的友谊:
🎬电影清单:
👰这就是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