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照尽人生百态也催生了新的事物,比如一个新词一次新的经历。
在没疫情之前,“弹窗”这个词即使存在于生活词典里,也绝不像现在这么高频,更不会严重影响生活。
上午离开酒店吃早餐,扫码的瞬间响起刺耳的嘟嘟声,“弹窗”了。这就意味着只要有屋顶的地方都进不去了。
对于一个外地人,吃饭住宿都成了问题,天空淅淅沥沥落着秋雨。
怎么会“弹窗”呢?天天都在做核酸啊。来的城市疫情升级的缘故吗?可自己所在的区没有疫情呀。
躲在街边的树下打电话,问疾控问酒店所在的社区问文旅局,反问昨天的流调电话,这个让找那个,那个让找这个。
半个多小时一通电话,终于有了明确的回复,只能找酒店。
雨中走回酒店,忐忑匆忙。酒店保安让扫码进入,说明“弹窗”情况,保安一脸对该问题轻车熟路模样,劝说“稍安勿躁,排队等候。”
原来一早上很多人都出现了“弹窗”,遇到问题的不止我一个,出现问题原因为“误伤。”
被大数据“误伤”。
解决问题两个途径,“弹窗“临时恢复正常,24小时内离京,或者住在酒店7天居家检测。
当然选择离京了,越快越好。
等候期间工作人员拿来空白承诺书和填写表样。细致填写灵魂三问,手抄未经过中高风险地区及灵魂三答等承诺事项的真实性。
终于排到酒店前台受理,上传弹窗截图行程码截图近日核酸检测等等截图,待工作人员录入各种信息,每一个信息都是带*必填项。
确认,提交,等候文旅局受理。热心的保安提醒赶快给文旅局打电话,确认系统是否收到申诉信息,还告诉电话特别忙,不停地打直到接通。
按照这个流程和节奏,耐心等候。终于从占线声换成了人的回应,被告诉信息已收到,但需要在解决组排队,“一个一个来,最快三小时内解码。”
能走就行,只有一个字,等。能在酒店大厅等候,也是很好,不敢奢求。
提前一周预约了美术馆的门票,更是奢谈,“弹窗”两个字改变了一切。
时间比雨线还长,不停地刷屏自查,在发现“弹窗”恢复正常的那一刻,页面那般可亲,如获至宝,不甚欣喜。被“弹窗”这块石头压了多半天,终于解放了。
购了票早早来到车站进站,深怕被再次“误伤”。进站扫码正常,坐在候车室时才完全踏实了。
“弹窗”下才终于体会到疫情下尽量“不流动”的内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