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班杜拉定义的“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定义的“自我效能感”

作者: 谁在我家 | 来源:发表于2022-07-03 21:18 被阅读0次

    班杜拉对⾃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们对⾃⾝能否利⽤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作⾏为的⾃信程度"。班杜拉认为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种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指的是⼈对⾃⼰某种⾏为会导致某⼀结果的推测。如果⼈预测到某⼀特定⾏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

    这⼀概念是美国著名⼼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为的社会基础》中提出的。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效能感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那么影响⾃我效能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个⼈⾃⾝⾏为的成败经验

    它是影响⾃我效能感的最主要(最核⼼)的因素。⼀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

    但需要指出的是,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式的左右。

    如果个体把成功的经验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运⽓、难度等)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就不⼀定会降低效能感。

    因此,归因⽅式直接影响⾃我效能感的形成。

    (2)替代性经验

    他⼈的替代经验也会影响⾃我效能。当个体看到与⾃⼰的能⼒⽔平相当的⼈(作为替代物)在活动中取得成功时,便相信当⾃⼰处于类似活动情境时,也能获得同样成功,从⽽提⾼⾃我效能。反之亦然。

    (3)⾔语劝说

    通过说理让学⽣相信⾃⼰具有能⼒,相信⾃⼰能够胜任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就会给学⽣增添学习活动的动⼒,增强克服困难的毅⼒。⾔语劝说因其简便、有效⽽得到⼴泛应⽤。

    (4)情绪唤醒

    ⾼⽔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影响⾃我效能,当⼈们不被讨厌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如,紧张焦虑、精⼒不佳,容易降低⼈们对⾃我效能的判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班杜拉定义的“自我效能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jr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