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感
满足归属需要,并与另外 两种人类需求(自主感和能力感)保持平衡,通常就会带来深深的幸福感。幸福感是感觉与 人有联结,自由以及有能力。
导致友谊和吸引的因素
接近性
相互交往
-
如果你想要与人发生友谊,事实上地理距离并不是关键,功能性距离——人 们的生活轨迹相交的频率——才是关键。两个人之间共享的区域越多,这种相互交往越强,越能使人们寻求彼此的相似性,感受对 方的喜爱,并把自己和他们视为同 一个社会的单元。所以,如果你刚到一个城市而 且想交朋友,就尝试一下去租靠近 邮筒的房子。
-
只要是经常与我们在一起,我们会爱上几乎是任何一个与自己有 着大致相同的人格特征并且会回报我们感情的人。
对相互交往的预期
-
接近性能使人们发现共性并交换回报,更重要的是,仅仅是对相互交往的预期就可以引发喜欢。对与一个人约会的 预期也能促进喜欢。甚 至那些大选中落败方的支持者,也会发现自己对于获 胜方 (现在是他们的对立方 )的看法也有所改善。预期的喜欢,即期 望某人是令人喜爱的和容易相处的一能增加与之建 立互惠关系的机会!
-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与他人的关系,并不是所有的都是我们能选择的,但我们 却必须与他们——室友、兄弟姐妹、祖父母、老师、同学、同事等进行持续的交往。 喜欢他们必定有助于和他们建立更好的关系,反过来,这样的关系也造就了更快乐、 更有成就的生活。
曝光效应。
-
接近性引发的喜欢不仅是因为接近性能产生相互交往和预期的喜欢,而且还有 另一个原因:熟悉导致了喜欢,各种新异刺激的曝光都能提高人们对它们的评价。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重复听到的音乐和 反复吃的食物却会引起厌倦,这是因为出现的频率太高!当人们无意 识地接受刺激时,曝光效应往往会更强烈!实验表明我们在专心写作业时随机播放音乐,在打散音乐的顺序到一首歌单里,我们对听过的音乐虽然不记得,但是会更喜欢!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会更喜欢镜子中的自己,而不是相机里的自己,因为镜子里的自己我们更熟悉!
-
我们喜欢与自己相关的事物。这不但包括我们姓名中的字母,还包括潜意识中与 自己有关的人、地方和其他东西。例如我们会对与我们同一个生日的人有莫名的好感!我们会更加支持与我们名字一样的人!
外表吸引力。
- 男性比女性更重视约会对象的外表吸引力;但实际上,预期的吸引力对 男性和女性来说同样重要。
匹配现象。
-
人们一般与跟自己具有同 等吸引力的人结成伴侣。人们选择朋友,尤 其在选择终身伴侣的时候,通常倾向于选择那些不仅在智力、受欢迎程度和自我价 值上,而且在外表吸引力方面都能与自己匹配的人。
-
有很多夫妻的吸引力并不匹配,吸引力较差的一方常常具有其他方面的品质,可以对自己的外表进行补偿。
外表吸引力的刻板印象。
-
大多数人都认为,长相一般的孩子,他们的才干和社交技能都不如那些漂 亮的同龄人,而且,我们也以为漂亮的人拥有社会所需的某些其他特质。虽然漂亮并不一定让人联想到正直或关心他人,然而,在其他各方面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仍会 猜测漂亮的人会更快乐、性感热情,更开朗、聪明和成功。我们渴望与有吸引力的人建立联系,这促使我们对其表现出诸如友善和互惠互利等受人欢迎的品质。
-
吸引力对第一印象影响最大。当新产品与有吸引力的发 明者相联系时,人们对它的评价也会更高。
-
有吸引力和无吸引力的人之间的差异很可能来源于自我实现的 预言 。有吸引力的人通常更受重视,更讨人喜欢,并且,大多都因此而变得更自信(例 如,男士对没见过面但被他们认为是很有吸引力的女士,做出了热情的回应)。因此,影响你社交技能的关键,并不在于你看起来怎样,而在于别人怎样看待你, 以及你对自己的感觉怎么样——你是否接纳自己,喜欢自己,自我感觉良好。
什么样的人具有吸引力?
-
一个完美平均的人。对于 人类和动物来说,平均的面孔最能体现原型(也就是典型的男人、女人、狗或者任 何生物),因此大脑更易于处理和分类这种面孔。完美的平均对于眼睛(和 大脑)来说都是容易识别的。
-
进化与吸引力。美丽其实反映了一些重要的信息:健康、年轻和富 于生殖能力。进化使女性预先就更偏好那些能够“提供和保护资源”的 男性特征。
-
对比效应与吸引力。对于看过更漂亮女性的男性,其妻子的吸引力会减少。对比效应同样也在我们的自我知觉过程中起作用,看到一个魅力非凡的同性之 后,人们会觉得自己缺乏吸引力,而观看一个相貌平平的同性之后,我们不太会产 生这种感觉。因为现代传媒的存在,它使我们在一小时 内可能看到“很多更有吸引力、更成功的人,这种超乎寻常的比较标准也捉弄着我们, 使我们低估伴侣和我们自己,使我们花费大量的金钱来化妆、减肥和进行整容手术 。
-
所爱之人的吸引力。我们不仅会认为有吸引力的人讨人喜欢,而且会认为讨人喜欢的人也有 吸引力。 那些被描述为热情、乐 于助人和善解人意的人看起来会更有吸引力;此外,还有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现象。
相似与互补
相似产生喜欢
- 当某人的态度、想法、行为与你自己的越相似时,你就会越喜欢他。 相似性产生了满足感。当你发现某个独特的人与 你拥有相同的想法、价值观和愿望时,当你发现心心相印的伴侣与你喜欢一样的音乐、 一样的活动甚至一样的食物时,你就会更确信这一点。
不相似导致不喜欢
- 我们有一种偏好——错误的一致性偏好——倾向于认为别人与 我们拥有同样的态度。当我们发现某人与我们的态度不一致时,我们就会倾向于减 少对这个人的喜欢。如果那些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与我们 的道德信仰具有强烈的关系,我们就会更加不喜欢并且远离他们。
互补引发吸引吗?
- 互补产生吸引力未能得到研究者的证实,人们似乎更倾向于喜欢并和那些在需求和人格方面相 似的人结为夫妻。
我们会喜欢上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
喜欢通常是相互的接近性和吸引力影响。发现一个有魅力的人真的喜欢你,似乎能唤起一种浪漫的情感。告知某 些人他们被别人喜欢或仰慕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回馈的情感,当某些人尤其喜欢你而不是别人时,这种情感 回馈会更好。一点点不确定性也能让人燃起渴望。某人可 能喜欢你,但你不太确定。这种情况下,你往往更会对他念念不忘,觉得他很有吸 引力。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我们如何解释他人和自己的行为——归因。阿谀奉承是无法获得好感的,卑微的讨好只会使自己变得更卑微。只有当我们认为对方的欣赏和赞美发自真心并毫无其他目的时,我们才会欣然接受。同样的,当我们认为对对方的喜爱之情完全是出于内心的真实情感而非外部因素(和他在一起使我更受欢迎/可以结交更多的重要人物)时,会更有利于情感的建立和发展。二是自尊与吸引之间相互影响。只有在自我感觉良好时,才会对约会对象或伴侣的看法更有信心。反之,低自尊的人倾向于低估别人对他们的欣赏程度,并且也无法给予同伴积极的回报性评价。三是获得他人尊重。因为当个体获得目标人物的尊重,尤其当这种尊重的获得是逐渐发生的,并且还推翻了目标人物先前的批评之词时,个体会更喜欢这个目标人物。在与人交往中,与压抑不快和过度赞扬相比,保持坦率而真诚的关系,更可以持续地让对方感到满意。
频繁的赞扬可能会失去价值。当一个丈夫第500次说,“呀,亲 爱的,你看起来真美啊”,这话给妻子的触动远不如他说,“哦,亲爱的,你穿那件 衣服不是很好看”。要让所爱的人满意很难,但伤害所爱的人却很容易。保持坦率而真诚的关系—— 互相尊重、彼此接纳、保持忠诚—更可以持续地让对方感到满意。当关系向更加亲密的方向发展时,真诚变得更为重要,我们不再一味努力 给对方留下好印象,而是开始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对方,哪怕有些方面 令人生厌 ,如果两人真心喜欢对方,如果他们能在对方面前坦然表露自己的 积极和消极情绪,而不总是“友善”地对待对方,那么他们将持久地拥有更满意、 更富有激情的关系!
对恋爱的情 侣和已婚的夫妇进行的研究表明,那些相互理想化的伴侣过得最开心(或随相处时 间的增加而更加快乐),他们看待自我伴侣的态度甚至比伴侣看待自己的态度更加积 极,恋爱中的人总是倾向于认为自己的伴侣不仅外在美,而且在社交上也颇具魅力, 并且我们也乐于发现我们的伴侣看待我们时也有同样的积极偏见。而且,那些对婚姻最满意的夫妇,在遇到问题时并不会马上批评和指责对方, 也不会马上追究到底是谁的错,真诚对营造两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很重要,但假定对方天性善良也同样重要。
关系中的奖赏。吸引奖赏理论。
-
当问及为什么会喜欢他,大多数人都会回答因为她热情、聪明而博学”,可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更为准确的答案应该是.“我 喜欢她,是因为跟她在一起感觉如何如何”。我们是被那些令我们感到满意和开 心的人所吸引,吸引体现在被吸引一方的眼中(和脑中)。
-
我们喜欢那些回报我们或与我们得到的回报有关的人。如果跟某人交往所得到的回 报大于付出的成本,那我们就喜欢并愿意继续维持这种关系。尤其当我们在这种关 系中的收益大于其他可能的关系时更是如此,当一方满足了另一方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之后,就会产生相互吸引。我们还喜欢与那些能让我们心情愉悦的人交往。人们通过条件反射形成了对 那些与奖赏性事件有关的事和人的积极感受。在一周的紧张工作之后,当我们围坐在篝火前, 享受着可口的食物、醇香的美酒和美妙的音乐时,就可能觉得身边的一切都那么温馨 而如果我们正经受着头痛的折磨,那么我们就可能对遇到的人没什么好感。
-
“浪漫的晚餐、在剧院观看演出、在家共度 夜晚、度假,这些都很重要……如果你希望维系与伴侣的关系,那么你和你的伴侣 都要继续把你们的关系跟美好的事物联系起来"。
爱情的种类与要素
-
激情之爱是情绪性的、令人兴奋的、强烈的爱 ,是一种强烈渴望和对 方在一起的一种状态。当你感觉不仅是在爱恋着某人,而且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时.,那种感受就是激情之爱。激情之爱就是由于我们在生理上被有吸引力的人 所唤醒而知觉到的心理体验,如果激情是一种被标识为“爱情”的能带来兴奋感的状态,那么任何一种可以 增加兴奋感的东西都应该可以增强对爱情的感受。例如观看恐怖电影、乘坐过山车以及体育锻炼等都可以由生理唤醒引发出更强的吸引力。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坠入情网,男性 似乎更难从一段爱情中解脱出来,而且,相比于女性,男性更 不会轻易结束一段即将迈向婚姻的爱情关系。令人惊讶的是. 在大多数异性恋关系中,最常先说出“我爱你”的是男性而非 女性,但是,热恋中的女性则一般会有像她们的伴侣一样多的情 感投入,甚至会比对方投入得更多她们更倾向于报告自己体 验到了愉悦和“无忧的眩晕感”,就像“在云中漂浮” 一样,同 样,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加注重友谊中的亲密感,也会更多地关 心她们的伴侣,男性则比女性更多地想到恋爱中的嬉戏以及性 的方面。
-
相伴之爱。尽管激情之爱可以热火朝天,但最终还是会平静下来; 一段关系维持的时间越长,它所引发的情绪波动就会越少 。浪漫爱情的高潮可能会持续几个 月甚至一两年,但是从来没有一种高峰期可以永久地维持下去。如果一段亲密的感情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那么它就会最终成为一种稳固而温馨的爱情,哈特菲尔德称之为相伴之爱。令人激情迸发的激素(睾丸激素、多巴胺、肾上腺素)逐渐消退, 而催产素则会维持依恋感和信任感。与激情之爱中狂热的情感不同,相伴之爱相对平和。它是 一种深沉的情感依恋,激活的是另外的脑区。
促进亲密关系的因素
依恋
婴儿期对成人的依赖增强了人类之间的联系。人在刚出生不久就会表现出许多 社会性反应——爱、恐惧、愤怒,但是最首要的是爱。在所有的爱的依恋中都有一些共有的元素:双方的理解,提供和接受支持,重视并 享受和相爱的人在一起。然而.激情之爱似乎还有一些额外的特性:身体上的亲昵, 排他性的期待,以及对爱人的强烈迷恋。激情之爱并不专属于情侣。婴儿与父母之间表现出的强烈感情,和激情之爱相类似,周岁大的婴儿与年轻情侣一样,期望得到爱抚,分离时会感到沮丧,重聚时会表现 出强烈的情感反应,并会由于对方的注意和支持而表现出强烈的喜悦情绪。
依恋类型
安全型依恋。
-
大约70%的婴儿以及接近这个比例的成年人,都会表现出安全型依恋。
-
当婴儿被放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通常是一个实验用的游戏室)时, 如果母亲在场,他们就会很舒适地玩耍,快乐地探索这个陌生的环境 母亲一旦离 开.他们就会变得紧张起来;当母亲重新回来时,他们会跑向母亲.抱住她一会儿, 然后才放开母亲继续刚才的探索和玩耍。
-
安全型依恋的成人很容易 和别人接近,并且不会由于对别人太过依赖或被抛弃而感到苦恼,这样的恋人也会 在安全的以及忠诚的相互关系中享受性爱,而且他们的关系趋于令人满意和持久的 状态。
回避型依恋。
-
大约20%的婴儿和成人表现出回避型依恋。
-
尽管都会出 现内部的生理唤起,但回避型婴儿却在与母亲分别时很少表现出不安,在与母亲团 聚时也很少表现出对母亲的依附。
-
这种类型的成人很少投入亲密关系,而且更倾向 于摆脱这种关系,他们也更容易涉足没有爱情、只有性关系的一夜情。
-
回避型个体分为恐惧型(”与别 人太接近令我感到不舒服”)和疏离型(“感到独立和自足对我来说很重要”)。
焦虑矛盾型依恋。
-
大约10%的婴儿和成人表现出以焦虑和矛盾为标志的不安全依恋。
-
在陌生情境中,焦虑-矛盾型依恋的婴儿更容易紧紧地缠着母亲,一 旦母亲离开,他们就会大哭;可当母亲回来时,他们又表现出疏离或者敌意。
-
对于成人来说.焦虑-矛盾型的个体缺乏信任感, 因此表现出较强的占有欲和妒忌心他们可 能会经常反复地与同一个人出现情感破裂的 情况,如果讨论中出现冲突的话,他们会变 得情绪激动或易怒。
公平
-
你和你的 伴侣从感情中所得到的应该和你们双方各自投入的成正比。如果两个人的所得相同, 那么他们的贡献也应该是相同的;否则其中的一方会觉得不公平。 如果两个人都觉 得自己的所得和付出成正比,那么他们都会觉得公平。
-
在那 些持续时间较长的人际关系中,比如室友或者爱人之间,则并不会追求完全的等价 交换,而是更随意地通过一些不 同利益的交换来达成公平(“你过来把笔记拿给我,为什么不留下来吃晚饭呢? ”)。
长期的公平
-
在婚姻中,如果夫妻指出自己期望对方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这样做只会破坏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有当对方自愿做出某种正向的行为时,我们才 会把它归因为爱情。
-
事实上,处于公平关系中的人们往往满意度更高。然而由于人们的自我服务偏差,大部分的丈夫会觉得他们自己做的家务比 妻子认为的要多——那些“占了便宜”的人对于不公平较为不敏感。那些觉得自己婚姻不公平的人大多是因为某一方在烹调、家务、照顾孩子等工作中 贡献过少。知觉到的不公平会导致这样的结局:觉得不公平的一方会更加沮丧和苦 恼。在哺乳期,很多妻子都会觉得自己付出的多,而 丈夫付出的少,于是这一阶段的整体婚姻满意度会降低,而在蜜月和“空巢”期夫妇往往更容易觉得公平和满意。如果双方的付出和获益都是自愿的,并且 他们一起做决定,那么他们的爱情更容易持久而美满。
自我表露
-
随着相互关系的深入和发展,自我表露的伴侣会越来越多地向对方展现自我;他们彼此的了解越发深入,直到一个适当的水平为止,在每一段良好的关系中,自我表露都起到了很大作用。并且在好的事情上的自我表露能够给彼此带来喜悦感,当朋 友与我们分享好消息带来的欢乐时,不仅会让我们更开心,而且会让我们对友情的 感觉更好。
-
如果一个平时很内向的人说我 们的某些东西让他觉得“愿意敞开心扉”,并分享他的秘密,那么大部分人在这种 情况下都会感到十分高兴。被他 人挑选为自我表露的对象,是很令人高兴的事情。我们不仅喜欢那些敞开胸怀的人, 而且也会向自己喜欢的人敞开我们的胸怀,而且在自我表露之后,我们会更加喜欢 这些人。如果缺乏发展这种亲密关系的机会,我们就会 有孤独的痛苦感受。
-
人们之间存在表露互惠效应: 一 个人的自我表露会引发对方的自我表露。我们会对那些向我们敞开胸怀的人表露更多,但是亲密关系的发展并不随之 即来;合适的亲 密关系的发展过程就像跳舞一样:我表露一点,你表露一点——但不是太多.然后 你再表露一些,而我也会做出进一步的回应。
-
对他 人敞开自我,同时将他人的自我表露当做是对自己的信任,可以使人们之间的交往 更加愉快,人们在表露了关于自己的重要信息后会感觉更好。
-
亲密的自我表露也是相伴之爱所带来的快乐之一,那些经常敞开自己心扉的夫 妇或情侣,他们会报告更高的满意度并且更容易保持长久的感情。
-
双方越是感到彼此在爱情中是公平的,越是深切而准确地了解彼此,就越能享受持 久的爱情,那些认为自己“总是把自己最隐私的感情以及想 法和自己的伴侣分享”的夫妻,往往对婚姻的满意度也最高。
亲密关系的结束
-
比起集体主义文化,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亲密关系更容易破裂。原因在于集体主义文化中的爱情意味着承担责任,人们在意的是“别 人会怎样说? ,在个人主义的文化中的爱情是一种感 受,人们在意的是“我自己的感觉如何?",个人主义者结婚是“为了我们彼此相爱”,而集体主义者 更多是为了生活而结婚,个人主义者期待婚姻中有更多激情 和个人的自我实现,这给婚姻关系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
那些在结婚时已经考虑成熟 而且打算长相厮守的人确实也会有更健康、稳定而长久的 婚姻。对于那些决定持续婚姻的人来说,通常能够容忍一次又一次的冲突 和不满。相比之下,那些"自恋者" 更关注自己的意愿和形象的人结婚时则没有那么坚定的承诺,因此,他们拥有一段长久的成功婚姻的可能性则要 小一些。
-
陶醉于一时激情所做出的长相厮守的决定是愚蠢的。基于稳定的友谊,以及相近的 背景、兴趣、习惯和价值观去选择伴侣会比较好。
-
深入而长久的依恋关系很难快速地分离;分离是一个过程, 而不仅仅是一个事件。
-
在数月或数年之后,拒绝别人的爱比自己的爱被拒绝会唤起人们更多的痛苦:人们的痛苦来自于对伤害他人所 感到的内疚,来自于心碎的爱人的执著所引起的 不安,也来自于不知该如何做出反应。
-
健康的婚姻并不见得没有冲突,而是夫妻双方能够调和差异, 并且他们的情感能够胜过相互的指责。在成功的婚姻中,积极互动(微笑、触摸、赞美、 欢笑)与消极互动(讥讽、反对、羞辱)的数量之比至少为5:1。
-
预测婚姻破裂的因素不是痛苦和争吵,真正能够预测婚姻危机的因素是冷漠、希望破灭和无助。
-
婚姻成功的夫妻有时能从沟通训练中获益,学会如何抑制恶性侮辱,避免大动 肝火,用更积极的方式来思考和行动,他们通过采用非侮辱性言语 表达感受,以平息怒火,不将冲突的矛头指向个人,比如可以说,“我知道这不是你 的错“。如果双方都愿意像幸福的夫妻那样做 减少抱怨和责难,增加肯定和赞同, 腾出时间表达彼此的观点,每天一起祈祷或休闲——不幸的婚姻关系是否会得到改 善?态度可因行为而变,那么情感是否也会这样呢?
-
通过角色扮演和表达爱意,最初的浪漫和激 情能够发展成持久的爱情。
处理失败婚姻关系的方法
-
一些人会忠诚于 伴侣,等待时机以改善关系。婚姻关系问题如此痛苦,令人不愿提及,加之离婚的 成本太高,因此忠诚的一方会坚持,期待昔日美好光阴的重现。
-
另一些人(尤其是 男性)会忽略伴侣,他们无视另一方的存在并任由婚姻关系继续恶化。当他们将痛 苦和不满忽略掉,情感上的分离便随之而来,伴侣之间谈话更少,并开始重新定义 他们没有彼此的生活。
-
还有一些人会表达他们在乎的内容,并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婚 姻关系,如讨论问题、寻求建议、尝试改变。
如何经营爱情
幸福一定是基于爱情关系在不同发展阶段所产生的相互情感的不同构造 ,渴望激情永存或亲密关系不受挑战的伴侣一定会感到失望……我们必须致力于 不断地理解、创建和重建我们的爱情关系。关系是一种建构,如果没有得到维 持和改善,就会随着时间而衰退。我们不能简单地期望爱情关系会像建筑物那 样保持自身的稳定,我们有责任创造我们爱情关系的最佳状态。
人们必须付出努力才能防止爱情的衰退例如,每天挤出时间 来聊聊当天发生的事情;克制自己的唠叨,不争吵,袒露自己并倾听对方的感伤、 关注和梦想;努力使婚姻关系达到理想的完美境界,成为“社会平等的、无阶级的 乌托邦”,伴侣双方都能自由地给予和获取,能够共同做 出决策并一起享受生活。
“用心照顾”我们的亲密关系能够 使我们获得更长久的满足,成 熟的爱情能够维系婚姻和家庭,因为它为每个家庭成员都创造了成长的环境……成 熟的爱情是被一种信念所支撑的:爱情本身就包括对差异和缺点的承认和接纳;爱 情是在内心决定去爱一个人并对其做出长相厮守的承诺;爱情是可以经营的,它需 要相爱的人共同去培育。
那些承诺要创造一段平等、亲密、相互支持的婚姻关系的人可能会从持久的相 伴之爱中获得安全和快乐。爱是慢慢发生的,这就是为什么长久的 爱通常不会发生在那些轻易分手、棱角分明或需要小心呵护的人身上。一般来说, 当你变得‘真实'的时候,你大部分的毛发已经脱落,眼睛甚至都不在了,关 节也松散了,衣衫褴褛:但是这都不重要,因为一旦你变得‘真实’了,你就 不会是丑陋的,除非那个人不懂你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