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娱乐圈电影漫谈简书电影院
观影四十年之六:樱田门外的那场大雪——《樱田门外之变》

观影四十年之六:樱田门外的那场大雪——《樱田门外之变》

作者: 水边上 | 来源:发表于2018-12-20 22:54 被阅读2次

    樱田门外之变是发生于日本安政七年(公元1860)三月三日 的一起政治暗杀事件,不满幕府大老兼彦根藩藩主井伊直弼的水户藩激进浪士,于江户城(今东京)樱田门外突袭准备进城的井伊直弼队伍,井伊直弼当场惨死。

    故事发生在日本德川幕府末期,幕府时代,“天皇”虽贵为元首,但只是虚君,朝廷大权集中于幕府的“将军”。地方上是藩一级的自治政府,更类似于中国西周时期的诸侯。西周的诸侯虽有很大自主权,但实力远逊于周天子,周天子还是有号令天下的威信,所以西周的诸侯和春秋的诸侯在自治的自由度上是大不相同的。

    再说回来,藩的首领称“大名”或藩主,藩主均受将军节制。日本历史上曾有过战国时期,军阀混战频仍,后织田信长、丰成秀吉先后接力统一日本,丰成秀吉死后,德川家康谋夺了丰臣氏的天下,建立了幕府统治,这就是德川幕府时代的开端。

    日本战国三雄

    无论丰臣秀吉还是德川家康,统一日本更多是一种形式上的统一,这和秦始皇扫六合设郡县建立大一统集权国家有根本的区别,藩仍然是地方上的基本政治组织,各藩的武士也只效忠於各藩的藩主,无论丰臣秀吉还是德川家康,更多是“大名之长”,而非“大名之君”。这种实质上的半割据状态,为400年后德川幕府末年的一系列事变及明治维新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另一方面,日本的这种“封建”体制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体制颇多相似,1862年美国佩里舰队“黑船来袭”后,日本能够迅速地战略转向,在以福泽谕吉为首的新思想家启蒙下,脱亚入欧,通过日清战争、日俄战争,迅速跻身强国行列,不能不说与这种半割据的幕府体制下,各藩自治带来的竞争与活力有关。

    再向前延申,中日两国同时期各方面有很多相似性,经济方面相差悬殊,最终却走上了不同的近代化之路,结果令人扼腕叹息,深层次也蕴含着大一统与封建的更深入的思考,这是另一个更重要命题,今后有机会探讨。

    吉田茂《激荡的百年史》

    德川幕府时期,天皇居住在京都,将军居住在江户,江户成为事实上的政治中心。幕府政权中,首席大臣称大老,只有一人;次一级称老中,可以4-5人,幕府的常务工作由大老、老中组成的类似内阁这样的机构掌控。本片中的行刺对象,就是实际掌握幕府大权的大老井伊直弼,井伊直弼本人也是彦根藩的藩主。

    幕府大老 井伊直弼

    1853年“黑船来袭”震惊了日本,幕府向各位藩主征询意见。有的主张采取强硬手段,把外来者驱逐出去。时任彦根藩主井伊直弼力排众议,认为“不可开无谋之兵端,以亡人寿”。在井伊直弼看来,当时的日本,不足以应付西方的船坚炮利,一旦开战,落个清国的下场(鸦片战争),在所难免。日本的国防只能通过采用新技术,尤其是通过战争来加以保障,而这样的知识要依赖和西方国家建立关系,锁国令无法确保国家安全。

    现在看来,井伊直弼的观点理性且超前,非常难得。不过在时人眼里,却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因而遭遇激烈反对。幸运的是,最终理性的意见占据上风,幕府没有与美国开战,而是放弃几百年的锁国政策,缔结条约。

    佩里舰队“黑船来袭”

    与以往不同,这次对外政策的定夺,幕府没有乾纲独断,而是发动天皇和各藩商讨,这种不同以往的“开明”做法,燃起了天皇和藩主、藩士参政议政的激情,恰恰成了引发并激化矛盾的导火索。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有一个著名观点,即革命往往不会在受压迫最深时发生,恰恰会发生在之后改良的阶段。法国大革命前,路易十六奉行开明政治,发起三级会议共商国是,却导致国家陷入群众性暴力革命,自己和皇后在断头台上身首异处。井伊直弼在幕末的新政,或许也打上了这样的注脚。

    幕府末年,倒幕派已经暗潮汹涌。一方面,德川幕府长期执行锁国政策,导致依赖海外贸易的诸藩(如西南强藩萨摩、长州等)心生不满。另一方面,在长期受压制的孝明天皇的暗中挑唆下(类似东汉末年董承的衣带诏),不少地方上的武士互相串联,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反对幕府。他们攻击幕府的罪行,首要就是与夷人勾结的卖国政策。

    井伊直弼与敌对方的另一个重要分歧,是下任将军的继任人选,也许哪一派控制了将军,也就在未来控制了幕府大权。

    井伊直弼为人强势跋扈,对反对派绝不手软,掀起“安政大狱”,关的关、杀的杀,连水户藩藩主德川齐昭也被“监视居住”。在这种情况下,江户集结起一批浪人,主要来自水户藩,以复仇勤王为动机,积极筹备刺杀行动,最终埋伏在樱田门外,成功杀死出行的井伊直弼。

    樱田门外激战

    樱田门外事变后,参与的18位武士(水户藩17人,萨摩藩1人),只有増子金八和海后磋矶之介侥幸潜伏到明治年代活了下来,其余或战死,或自杀,或被捕处死。

    作为日本幕府末期的权臣,井伊直弼是当时少有的开明政治家,有见识有担当,可是最后却死于非命,其人其事值得后人沉思回味。被攻击与夷人勾结卖国,是不是看着有点相似,或许井伊直弼就是被当初的“愤青”称为“日奸”吧,抛开忠勇绝伦外,这些参与事变的武士是不是也有点“爱国贼”的意味?因为他们倒幕的目的,在于拒绝开放通商,主张武力攘夷,这不是把日本往火坑里推吗?无怪乎井伊直弼临死前低声悲呼:“日本怎么办啊”。

    1860年樱田门外之变后,1862年又发生了坂下门事变,刺杀对象是井伊直弼的继任者安腾信行,尽管安腾侥幸逃脱,但幕府威信再受打击,尊王攘夷运动更加激进,日本进入了一个暴力和恐怖时期,此后幕府被推翻,日本进入明治维新时代。

    明治维新三杰:左起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

    幸运的是,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并没有闭关锁国、攘夷不化,而是在萨摩、长州等强藩人杰的带领下,对外开放,对内改革,逐渐走上了富国强兵的近代化道路。写到这里,我不由地钦佩日本人在大变革前的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日本人转舵之快,令人惊叹。

    至此,原本攘夷的樱田门外之变,因了后来尊王的成功,成功触发明治维新,换句话说,爱国贼们的行为促成了明治维新,原本的消极因素已经伴随着樱田门外的那场大雪灰飞烟灭了。

    很多年之后,幕府倒台,明治维新成功,来自萨摩藩的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策马停在了樱田门前,向事变致敬。

    没有这起刺杀,就没有明治维新。

    诡谲的是,当初嚷嚷着“攘夷”的人们,也在许多年后,恨不得把日本全盘西化。

    试想,如果井伊直弼对反对派宽容一些,不兴安政大狱,加强与水户、萨摩、长州等强藩的沟通,以他的见识和勇气推动日本的改革开放,日本可能少走一些弯路,他自己也不会死于非命。

    本片画面唯美,展现了日本文化艺术流的特点。那一年,樱田门外大雪纷飞,以关铁之介为首的18位勇士与60名幕府护卫激烈搏杀,刀光剑影,雪白血红,凄美惨绝。

    2018年9月,笔者前往下关一带旅游,恰逢当地纪念明治维新150周年,街道两旁张挂小旗,在毛利府邸内见到策马扬鞭之高杉晋作塑像,在春帆楼前看海峡船进船出,一时竟有些恍惚...........

    下关关门大桥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影四十年之六:樱田门外的那场大雪——《樱田门外之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qz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