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很久终于在今天去看了《天作之谜》,嗯 一直有追印度烧脑片,只不过这次的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推理能力的质变,是的,我又一个人去看电影了,很享受。
一个人看电影不会有人分散你的注意力,专注在一件事情上,然后投入分析。
下午点去看,带着满满的期待。
看的时候一直会有种念头,每一件事都是有联系的,并不是凭空发生的,学会寻找每一件事情之间的联系。
个人而言,偏爱悬疑类的小说甚至文学作品比如,《基督山伯爵》《他来了请闭眼》《法医秦明》《长安十二时辰》《独居的一年》等等,由于偏爱推理分析事情的本质,从而喜欢悬疑,毕竟由表象到本质,这种过程需要经年累月的分析积累,自己大量的阅历及知识系统支撑,靠逻辑性去寻找答案,这是一种很棒的感觉。
是的,很享受。
一直记得《教父》里的一句话,一个人花几秒钟发现事情的本质和一个人花半辈子才知道事情的本质命运是不一样的,并且一个人只有一种命运。对此我深信不疑。
带着好奇心去看了《天作之谜》推理能力从量变开始发生了质变。
当我做下来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聚精会神跟着案件中每个人的视角去判断这个这件事情的发生的始末,冷静的作为旁观者。每个特写了镜头都可以放在整个案件中。
里面有很多关键细节11点钟左右下暴雨,这场暴雨持续了将近三天。著名作家妻子为什么死亡,律师本人报警,尸检报告还没有出来,为什么他就逃跑了?
逃跑后出现在律师家,但是他为什么会出现在律师家里,律师的老婆报警说作家杀了他的丈夫,并且都在案发现场,律师妻子以及作家都各执一词,也就是说有两个版本。
那么真相会有第三个版本吗?负责案件的探长,在调查事情的真相,就在律师尸检报告出来后,法医说头部重伤,被利器砸伤只能是身高在180 的男性才能做到,律师身高182。
根据伤口的深浅,然后现场模拟身高,推理出是作家杀害的,但是作家为什么杀害。
并没有交代清楚,但是这边有证人打电话说,曾经拍到作家和妻子在万达酒店争吵的视屏,在此之前作家曾经采访并曝光一名女性被七八个人强奸事情的细节,导致一名女性自杀,并将此做为新书的素材。
作家交代是妻子曝光的,并且执意要开新书发布会,他觉得这件事是不对,因此发生争执。
由于法医的判断,案件必须在三天里结案,探长接到上级的命令。
由此案件本来应该顺利结案,作家被关起来,律师妻子释放。
然而发现转折的是,案发现场有第三个人,是律师的朋友也是他妻子的出轨对象。
律师请了私家侦探有拍到他们在一起的照片,并且上交给探长。
案件在此发生第二次转折,在作家的描述中杀害律师的人是律师妻子以及情夫。
忘记交代:作家的妻子死于先天心脏病复发,没有被杀死的嫌疑。
那么作家会被释放,这是一件完美的情杀案件。
作家被释放之前和探长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探长过去安慰。
然后律师妻子入狱,作家是英国人,火化妻子后登机回国。
登机前,探长在家看作家的作品,探长妻子过来说你竟然在看他的小说,作家是一个帅气的小说家,探长妻子是粉丝。
探长看着晦涩难懂的书,抱怨你们为什么喜欢看这本书,我半个小时才看一点点,
妻子离开房间前说了一句话,我不告诉你小说的结局服药过量而导致死亡的。
探长脑间袭来一个恐怖的想法,作家妻子的死亡会不会是因为服药过量导致的。
紧接着他迅速找到法医,问有没有这种可能性,法医否认,拿出药和他说,在最后一瞬间,探长准备放弃的时候,发现胶囊好像被人打开过,他打开胶囊,法医说这是一般药量的三倍,事实成立,作家谋杀自己的妻子。
由于案发时,夜间十一点在下雨,如果律师是十一点回家的,那么鞋底一定有泥,但是之前的案件里并没有,实际上是作家换掉了鞋子。
不得不说作家是有意作案。那么动机是什么呢?
也就是说律师妻子的版本都是真的,并且含冤入狱。
但是所有的证据已经被作家销毁并且离开印度,离开前探长有尝试拦截飞机,一旦作家离开印度便属于跨国案件且没有证据将会成为无罪之证。
登机前,作家给着急来抓他的探长打了一通坦白电话,妻子是他杀的,律师也是他杀的,之前的曝光被强奸女孩的名字也是他做的,因为妻子要起诉他和律师已经联系好了,作家妻子也准备阻止新书的发布会,他觉得前途重要无比,不得已为之,便杀死妻子。
在律师家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律师老婆偷情的照片,便心生计谋,编故事,逃脱罪名。
最后影片的结尾,作家离开印度,这场烧脑剧,最终玩弄了警察媒体。
颇具有讽刺意味,之前看过《无罪之证》,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法律的时代下,杀人后逮捕必须有证据才是证明他是凶手,可是世界各地都会存在冤假错案,并不是你看见的就是真的,你有不在场证据你就是无辜的,但是法律无情只认证据。
但是你能说法律的不健全吗?法治社会下,这是一场漏洞,你有缜密的思维犯罪,有可能你就会无罪释放。
《无罪之证》相当之猖狂,我要杀人还要和你说,但是你就是拿我没有办法,不得不说这真的不是冷兵器的时代,这是智力的时代。
常言道: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
我们由此能得出什么道理呢,脑子聪明要用对地方,不要用在犯罪上。
虽然结尾留下悬念,但是凶手真的能逍遥法外吗?并不能,你所犯的错误不会因为时间的消逝而消失,它会被时间掩盖在不起眼的角落里,不知道哪一天会暴露在阳光之下。
嗯,人生都是有轨迹的,你的人生会放过你吗?
对于我个人啊,我想做一个善良阳光正直且问心无愧的人,勇敢认真好好的生活。
在之前的时候偶然间读大马伯庸的访谈录,他说《长安十二时辰》突然让他成为了名人,需要像个网红一样不停地接受采访,不停地名人曝光,他提及说以往看名人传记时,都会觉得他们很矫情,当自己经历时才觉得困扰,他说创作是需要安静,然后才能持续输出。
而现在的这些只能说是短暂的一些虚荣的感觉,其实退潮之后被留下来的是一种恐慌,为了让自己配上这种热度必须要持续输出,而不是变成一个网红到处采访。
我觉得最有意思是他说了那句:只是短暂的虚荣了一下,让我想起了具惠善说的:他可能只是短暂地爱了我一下,仅此而已。
很有哲学的味道-,以往听长辈说,说话句句说到点上,是需要很深的涵养的。当然你留心观察生活中人的说话,你会发现其实每个人总有哲学家的一面,每个人都会是你的语言老师。
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
经常会回想过往的很多事情,抽丝剥茧,是怎么到如今的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每一种路都有自己的道理。
无所畏惧的走自己的路线,失败了无比乐观的爬起来,当然盲目自信并不好。
独处、走路,空余时间反省是一件极其有意思的事情。会有种酥酥的顿悟感袭来,让整个人率先自责而后舒畅起来。
一天不看书就会觉得浑身难受,还是看纸质版的比较舒服,可以触摸得到,准备抽时间把《基督山伯爵》再看一遍,里面的人物关系以及剧情的发展的逻辑都需要铺陈展开写一下。
《长安十二时辰》需要看一下,然后看原著,然后写观后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