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想法
《安塞腰鼓》美点追踪

《安塞腰鼓》美点追踪

作者: 张亚妮zyn | 来源:发表于2019-07-17 23:58 被阅读0次

《安塞腰鼓》是一篇内容丰富、意蕴深刻的散文。作者通过宏大的场面、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激越的鼓点、反复的咏叹、尽情的赞颂来表现对生命、力量的诗意理解,对时代、生活的审美感受、对家乡、民族的真挚热爱。听课文的朗读,觉得捶鼓的人疯了,鼓飞了,场面火爆了,整个人都融化在安塞腰鼓中了,处在忘我的境界中了。这篇文章之所以让人震撼,我觉得是这些原因。

一、场面美。课文第7自然段,他们“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课文23段,“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搏击着,疾速的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击鼓时壮观的场面,给了我美的感受。

二、修辞美。

文章运用排比、叠句。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制。像“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说,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都不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考,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排比句的大量使用,使语句汪洋恣肆,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山河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联想美。因为击鼓时便有了鼓点是“骤雨”、流苏是“旋风”、瞳仁是“火花”、风姿是“斗虎”的联想。你再听,在作家的耳畔,“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发出“隆隆”的声音。作家在创造力的世界中“神与物游”,读者也跟随着心宇驰骋,思绪万千。

相关文章

  • 《安塞腰鼓》美点追踪

    《安塞腰鼓》是一篇内容丰富、意蕴深刻的散文。作者通过宏大的场面、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激越的鼓点、反复的咏叹、尽...

  • 安塞腰鼓

    认识安塞腰鼓,介绍安塞腰鼓。看视频,谈安塞腰鼓给你的感受。粗犷,豪放,原始,恢宏,壮观,气势磅礴,沸腾。怎样来写安...

  • 朗读,语文课堂的安塞腰鼓

    朗读,语文课堂的安塞腰鼓 ——评王君老师《安塞腰鼓》课堂实录 陈群 没有亲临现场观看安塞腰鼓表演,但刘成章的文字《...

  • 安塞腰鼓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 安塞腰鼓

    太阳,透过高粱的叶子 折射在少年们的脸上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它们的衣衫 ...

  • 安塞腰鼓

  •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描绘了黄土高原上壮美的舞蹈,特殊的地理风貌与民风民情造就了鼓与人的完美契合,刘成章此文旨在表现“人借鼓...

  • 安塞腰鼓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艺术形式。其中在厚重的黄土高原,不仅孕育了自由活泼的陕北民歌“信天游”,...

  • 安塞腰鼓

    ①内容 一群后生茂腾腾,豆角南瓜也蓄能。羊肚手巾红腰带,擂起腰鼓就忘情。 舞姿变幻光与影,黄土高原显厚重。鼓面震动...

  • 周勇//12.09大雪三日//诗词三首·陕西特色民俗文化之安塞腰

    题记:安塞腰鼓,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传统民俗舞蹈。安塞腰鼓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气势,精湛的表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安塞腰鼓》美点追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bh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