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维认知和多元化【素材库】雪梅读写交流群
拆书+楠小鱼儿+0101《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拆书+楠小鱼儿+0101《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作者: 楠小鱼儿 | 来源:发表于2018-04-01 20:58 被阅读91次

          很可惜,之前雪梅姐拆书群没进去,再加上自己认识上的偏差,因此一直到昨天吴老师带出第五篇拆书笔记,我才认识到这次学习机会的宝贵。五次作业我才开始第一次,每一次的作业都至少2000字,第五次作业甚至要上万字。截止时间是四月十号。从来没有如此短时间去写这么多字,一想到这就怂。但还是鼓足勇气,迈出了这第一步。因为无论能不能完成,至少要先去尝试。

        总是有很多人抱怨为什么我读的书也不少,但是总觉得读了也没什么用,因为生活中根本用不到。

    其实根本不是你用不到,而是你读书不得其法。以下是我的拆书作业,也是我开始拆书的第一篇《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教我们如何读书,并且让知识在关键时刻自己蹦出来。

    R—原文阅读:

    “一味读下去”等于没读过

    至今为止,你读过那么多书,到底记住了多少内容呢?

    如果有人问你最喜欢哪本书,你也许能回答对方一个书名,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读过这本书,它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而当对方问起下面的问题,你会怎样回答呢?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再认真回想一下,你会发现读书确实是件很难的事情。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回想不起具体内容也情有可原,但是,你读书时有没有留下些随笔或者笔记呢?除了读书,做其他事的时候你有这样的习惯吗?

    “我以前读过这本书,但已经不记得里面的内容了……”

    我的记忆力不太好,对亲身经历或是旁观过的事和物,印象自然会深刻,但对人名、地名或是读过的文章,就算看多遍都容易遗忘,读过的书亦是如此。所以我很久以前就意识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缺点:我不记得书里的内容,也不太能理解书里的内容。

    明明读过了却什么也没记住,这不就跟没读过一样吗?

    “虽然是本好书,但是读过以后没什么深刻的感受。”

    “刚读完书,却觉得已经快要忘记书里讲过什么了。”

    “我读过的书都要堆成山了,可从来没派上过用场。”

    我以前经常像这样烦恼着,迷茫着。我想不管是谁,都有过这样的想法,可有时候我们也会这样想:“读完以后并不是完全记不住,书中的精髓一定会对我产生影响。”

    很多人都会这样想:100%的内容只要记得住1%或2%就好了,至于剩下的那99%,反正已经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以后用到的时候自然会想起来。到时候灵光一现,就能想起大概来,“说到这个,我以前好像在书里读到过”“我觉得我好像听说过这件事”。

    但是,人类是健忘的生物,就连昨天吃过的饭都需要认真回忆才能想起来。我们有什么理由去相信自己可以“理解书籍的精髓”呢?

    而且,我们看书并不是为了只记住其中1%或2%,那样效率未免也太差了。花钱买下一本书后,你一定更希望记住100%或是99%的内容,最起码也要记住10%-30%左右。

    读书的时候,我就会不自觉地想:“所谓‘理解精髓就好’只是个美好的愿望,那是机会主义者让自己更安全的理由。”而且,长期读书的人就算认真读过某本书,也会因为要继续接触很多书籍,最后连之前书的1%-2%都没有记住。

    只是这样读过,就等于没有读过。如果只是用眼睛看过,而不记在脑子里,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

    I—重述原文:

    一直在朋友们心中是个文艺青年的样子,也自认为读了不少书。但是实际回忆起来也只有寥寥无几的感受。比如读过的路遥,三毛,《明朝那些事》等等。如果有人还要问我书中讲了什么,我除了发表一些陈辞滥调之外,然后就是原文故事的重述。咋一听感觉还挺唬人的,但是实际情况只有我自己清楚。记得的只有那么一点点。

    上面还是我当时特别感兴趣,读的比较深的书。更多的书在我脑子里根本没留下印象。一本书翻到最后一页,成就感满满。但是合上书回想,甚至都不知道这本书在讲什么内容。当时如此,再过一段时间除了书名,内容完全回忆不起来。有的甚至书名都要想半天。

    即使是那些我感觉收获很多的书,当朋友们问我下面的问题时:

    1、这本书都讲了些什么?

    2、你觉得书中的哪一部分最能吸引并打动你?

    3、这本书给你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

    4、这本书有什么优点呢?

    我也常常需要认真思索很久,有的无言以对。因为真的不记得了。

    人的记忆十分有限,而且大脑只对你深入思考,并进行逻辑推理过的问题会印象深刻。然而因为我在读书时并没有做笔记,没有进行深入思考,没有进行逻辑推理。所以自然而然,当朋友们问我这几个问题时,我会哑口无言。

    当然,也有人会认为书不必全懂,100%的内容只要记得住1%或2%就好了,而这1%或2%才是你所能吸取的精华。至于剩下的那99%,反正已经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以后用到的时候自然会想起来。到时候灵光一现,就能想起大概来。这话乍一听好像是这个道理,毕竟前有陶渊明的“不求甚解”。

    其实并非如此,如果不经思考,即使你再怎么需要,那1%也是不会自动跳出来的。更别说后面99%的内容。再者说,原文“不求甚解”的后面一句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重点是“有会意”,也就是与他切身的经历感悟有所印证。

    所以你所认为的只需要理解书中1%内容就够了,这只是你的自我安慰罢了。你所感觉到的读完一本书的充实与成就感,也只是表面的感受而已。

    A1—联系实际

    学生时期,曾经应邀给班上同学讲解一本书,当时选的书就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几经易稿,最后成文。鼓足勇气上台演讲,发现自己全程都在念稿子,一旦脱离稿子,心就很慌。自然而然,最后结果反响平平。老师甚至说以后大家来交流最后脱稿,或者只是列个提纲。

    我当时没有意识到,只是觉得可能是演讲技巧太差,或者太过紧张。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更多的原因在于我对书中内容的不熟悉。

    为什么不熟悉?

    因为我那时的阅读是仅仅满足于读完,满足于读完书获得的成就感。没有联系自己的实际体验去理解书中内容。所以在台上才会那么窘迫。

    A2—规划应用

    我们的大脑很神奇,只有你逻辑推理和联系以往亲身经历,你对内容才会理解更深,你所读过书的才会在你需要的时候蹦出来为你所用!

    为此,我将在以后的阅读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读书时一定拿一支笔,拿几张纸在身边。阅读到与自己贴切的内容就写在纸上。并随时在书上标注重点和感悟。

    2.每读完一本书仔细把自己写在书上和纸上的感悟以及划重点的内容摘抄下来。

    3.每读完一本书要求自己写一篇后感,不少于1500字。

    4.每个月重新阅读自己的笔记,并用不一样颜色的笔去做记录,写批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拆书+楠小鱼儿+0101《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ka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