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的产品经理常常面对的两个个问题:
问题1:坐在办公室里对于产品方案的空想。
问题2:听到的声音太少,陷入对当前不重要问题的陷阱之中。
当然有的时候也会去看看竞品的方案,但是那也可能是另一群人的空想。没有产品经理愿意向工程师承认这个方案只是自己或者老板的空想,但是我们终究会在夜深人静,在工作遇到瓶颈的时候承认。
要解决问题1,我们要认识真实的用户,研究用户而不是研究方案。
要解决问题2,需要采取科学、高效的方法来研究用户,最终获得完善、具有价值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才能够帮助我们寻找解决方案,作出正确的决策。
科学高效的用户调研,那具体要怎么做呢?下面我准备分享一下我自己总结的经验,让大家有所参考。
应用的范围是什么?
在分享具体步骤之前,我必须要说,这些步骤和经验是基于我的用户是企业、团体走访,所以当你也是这样应用场景时,这些关键点可能对你来说匹配度比较高。在2c的场景中,背后的方法和步骤我认为是具有可参考性,只是我们还需要探讨如何落地。
具体步骤分为:
· 前期准备
· 调研中
· 后期总结和持续跟进
一、前期准备:
我之前其实也有想要做一些用户调研,比如某天公司的客户经理会突然问我,下周是不是要去某某客户那里去拜访的时候。但去了客户那里,我发现很多问题我听了之后也无能为力,因为与我实际上与我没有什么关系。好像我只是去背锅,应对客户。这其实就是前期准备不足,导致在错误的时候,去拜访了错误的客户。最后结局可能是没有结论,或者被错的结论带跑偏。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明前期的准备非常、非常重要。
所以,去到某个客户面之前,我们需要这些准备动作:
1.产品或者用户调研团队发起一次调研。
这样是最好的,因为在调研之前,大家对调研的结论就已经有了一些预期。比如说要进行大的改版之前,可以预期的调研结果是:现在的问题是是什么?什么方案会更好。。。
2.准备提纲。
在发起调研后,梳理清楚问题的提纲。
提纲包括:
· 调研客户背景的问题——大致定义出需要什么样子的客户
· 调研客户的组织架构、管理方式、考核方式是什么的问题——会根据调研背景问题,进行侧重
· 客户之前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本质问题总是永恒的
· 对现有功能逐一询问,客户的满意度和吐槽点
· 准备好解决方案的原型,观察和询问
· 竞品的使用情况
3.选择调研的客户:
根据提纲中,对调研客户背景的描述,罗列可能的客户列表。这时候,可能就需要和了解客户情况部门的支持了。
调研客户背景。通过上网收集,和打电话直接向客户采集,确定客户是否满足调研背景的要求。如果可以,那就发出邀请调研的信息。
4.电话初访。
一般在打电话向客户采集就可以顺便进行电话初访,或者单独进行也可以。电话初访完后,正式走访调研客户之前,及时共享给参与走访的所有小伙伴。这样会让实地走访时,大家的效率更高。
5.信息共享
确定好调研的客户后,让所有参与走访的小伙伴,及时了解到所有信息。
6.调研时的工作安排
提前安排好每个人的角色:
主访:根据提纲问题进行提问的人
记录:至少两个人,一个人如果记录出现了问题,至少还有plan b
准备的设备:电脑、白纸、录音笔、拍照(如果需要)。。
准备的材料:保密承诺书。客户可能在谈论一些问题时有所顾虑,提前准备好一份该了红章的保密协议可以一定程度上让调研的状态更好。
准备一些小礼物。
二、调研中
1.问候,介绍参与成员的角色。
2.介绍本次访谈的目的和目标。并告知参与者,我们希望从他那获得哪些信息。向参与者解释,在访谈中他将被录音,但只用于后续整理访谈内容。展示保密承诺书,希望在接下来的访谈中放轻松 。
3.正式开始之前,询问被调研用户是否还有其他问题。
4.按照之前整理的提纲,由主访人进行问题。当有所遗漏时,或者需要补充时,其他人可以进行提问。
三、后期总结和持续跟进
最好是在当天,参与访谈的小伙伴就能坐到一起,花上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把所有信息都梳理核对一次。
建议采用的方法是:
1.在白版上,首先梳理客户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
2.把每个痛点,记录在相关节点的附近。当然,有的问题可能和这个流程真的无关,那么可以把这些问题一起罗列在旁边。
3.和记录人员梳理一次他们的笔记文档,因为当时可能记得很快,有的信息只有现在他们能看得懂。这时候,可能出现一些刚刚还遗留掉的信息,补充记录上即可。
4.拍照留念。(开玩笑)
5.把梳理的结果整理成文档,方便以后跟进和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