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上面两篇所描述的那样,早期康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早期康复做些什么呢?当然不会因为病人暂时没有步行能力,而三两个人驾着,抬着病人走路;也不会因为病人胳膊暂时没有主动运动,而硬拉,硬拽。而是有其独特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加快卒中患者的康复速度。
脑卒中急性期卧床患者的良肢位摆放、床上体位转移技术、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是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基础和早期康复介人的重要方面,早期良好的肢位摆放和适当的关节活动度训练,能够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加快卒中患者的康复速度。【Karges J, Smallfied S. A description of the outcomes, frequency,duration, andintensity of occupational, physical, and speechtherapy in inpatient strokerehabilitation[ J]. J Allied Health,2009,38(1): E1-40.】
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卒中后长期卧床不活动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和免疫功能;卒中后制动相关的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关节挛缩等亦明显增多;此外,长期不运动也会影响患者功能恢复潜力特别是平衡功能的恢复,降低大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Bernhardt J, Churilov L, Dewey H, et al. Statistical analysis plan(SAP) for A Very Early Rehabilitation Trial ( AVERT): aninternational trial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ofcommencing out of bed standing and walking training ( very earlymobilization) with in 24 h of stroke onset vs. usual stroke unit care[J]. Int J Stroke, 2015,10(1): 23-24. DOI: 10. 1111/ijs.12423.】
良肢位摆放是利用各种软性靠垫将患者置于舒适的抗痉挛体位,正确的体位摆放应该贯穿在偏瘫后的各个时期,注意定时改变体位,一般每2小时体位转换1次。鼓励患侧卧位,该体位增加了患肢的感觉刺激,并使整个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且健手能自由活动;适当健侧卧位:应尽量避免半卧位,因半坐卧位能引起对称性颈紧张性反射,增加肢体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异常痉挛模式;尽可能少采用仰卧位,因为这种体位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会加重异常运动模式和引发骶尾部、足跟和外踝处褥疮的发生,可仅作为一种替换体位或者患者需要这种体位时采用;保持正确的坐姿,与卧床相比,坐位有利于躯干的伸展,可以达到促进全身身体及精神状态改善的作用。
床上体位转移的实施应当由治疗师、患者、家属、护士和其他陪护人员共同参与,主要包括被动体位转移、辅助体位转移和主动体位转移等方式,训练的原则应该按照完全被动、辅助和完全主动的顺序进行。体位转移的训练内容包括患者床上侧面移动、前后方向移动、被动健侧翻身、患侧翻身起坐训练、辅助和主动翻身起坐训练、床上搭桥训练以及床上到轮椅、轮椅到床上的转移训练等。床上体位转移技术的实施要注意转移过程的安全性问题,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 应尽早离床。
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维持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有效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的发生促进全身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训练开始时可以完全被动形式进行、以后可以过渡到辅助和完全主动的方式进行。一般每个关节每天活动2~3 次。开始肢体软瘫时关节活动范围应在正常范围的2/3以内,特别是肩关节,并注意保护关节,避免不必要的损伤,防止异位骨化。关节活动度训练不仅包括肢体关节,还包括躯干的脊柱关节活动度训练,训练以患侧为主,长期卧床者要兼顾健侧肢体。
推荐意见:(1)脑卒中卧床期应将患者摆放于良肢位:鼓励患侧卧位,适当健侧卧位,尽可能少采用仰卧位,应尽量避免半卧位,保持正确的坐姿( I级推荐)。(2)脑卒中卧床期患者应尽早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渐进性地进行体位转移训练,并注意安全性问题( I 级推荐)。(3) 脑卒中卧床期患者应坚持肢体关节活动度训练,注意保护患侧肢体避免机械性损伤( I级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