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庆会,持续原创分享第1270天,2021年12月12日
持续阅读《儿童与青少年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一书,今天读到的是一个案例,主题是:做不一样的事。收获如下:
案例所讲到14岁的女孩儿丹妮,经常离家出走,已经有19次立离家的记录。他的爸爸妈妈为了对此进行管控,采取了无数的方法,包括父母亲一个堵前门,一个守后门,两个人甚至轮流睡觉。各种各样的管控方式都想变了,但是丹妮应对的招式也是越来越多,总是有办法能够逃出去。每次出去,基本上在第三天会若无其事地给妈妈打个电话,简单的说,妈,我很好,你别担心,还来不及让妈妈说话,电话就挂断了。小过几天之后,丹利会若无其事的回到家,回家之后,便是父母的狂风暴雨,家庭大战爆发。
面对这样的案例,咨询师因素女士, 采取了这样几个步骤:一是肯定这对父母亲想尽办法解决问题的努力,比其他父母好太多,通过这样的接纳,让父母觉得自己的努力,被咨询师看到了。二是询问这对父母,希望生活有什么改变。三是用一个温和的方法,让这对父母了解到他们的行动和反应之间的关系,问这对父母,当女儿在独立家的时候,他会说最不希望你们做的是什么事?
哇,这句话问的太有水平了!这个问题的抛出,让这对父母可以以理性的层面意识到自己之前所做的行为是毫无创意的,也是完全无效的。
关于做些不一样的事,这对父母亲回去之后,经过深思熟虑,列清单等方式,真的找到了很多面对丹妮莉家后,可以做不一样的事情和反应。因为这对父母深深的意识到,女儿是自己不能控制的,唯一能够控制的事情,就是他们自己的反应而已。
于是他们调整反应方式,当丹妮再次离家,这对爸爸妈妈只是到派出所报案,然后再加上等待。丹妮打电话回来告诉妈妈她很好,妈妈很平静的接了电话,也不生气。过了几天,丹妮若无其事的回到家时, 爸爸妈妈决定装傻,表现得好像丹妮根本就没有,李佳对他说,晚餐已经准备好了,你为什么还不把桌子整理一下?而不是像之前对丹妮破口大骂。这样一个反应方式的改变,让丹妮也非常的震惊,他立刻整理的桌子,然后全家人像平常一样共进晚餐。后来丹妮自己要求回到学校,恢复了正常上学。
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道出了咨询师引导父母亲做些不一样的事所产生的功效。当然是,前提是接纳,理解爸爸妈妈为孩子所做的努力,这是必要前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