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萌宠哲思简友广场
牧童眼里《道德经》98

牧童眼里《道德经》98

作者: 西北晓峰 | 来源:发表于2021-02-22 22:14 被阅读0次

    《道德经》是经典中的经典,牧童只是牧童,只能掷一石块惊动凤凰,引出玉来乃心神所往。    牧童只是一乡野村夫,不会抚笛吹箫,偶遇《道德经》,边读边想并记录遂成《牧童眼里【道德经】》实为牧童读书笔记。借平台以求交流以矫正认识偏颇不足!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赏析

    ———————牧童对二十四章的感知

    帛版与通行版区别,《》内为通行版

    炊者不立,《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视(示)不章,《自是者,不彰》

    【自】见者不明,《自见者,不明》

    自伐者,《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曰:《其在道也,曰》

    “(余)食、赘行。《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物或恶之》

    故有欲者【弗】居。《故有道者不处》

    通过上一章节对两种版本不同处对比使人感觉帛版与通行版在二十三章没本质上的区别。虽部分字不同但大体所指几近。王弼或苏辙未对物恶之未详解(或是牧童没有涉猎到位),物或恶之中物在饶尚宽先生译注的《老子》中注解为鬼神,牧童不太理解。老子注重于实证,如婴儿,车毂,窗,水,溪,谷等实物以及以人为主体映衬的熙熙,昭昭,浑浑,欢愉等,并非将道与鬼神相攀附,应此老子的《老子》是唯物的是以人为本源认知天地万物的。那么本章中的物到底所指什么?

    物(拼音:wù)是汉语常用字[1],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2]。本义是指杂色牛,引申指毛色、杂色,这些意义只见于上古。因杂色含有众多的意思,故引申为万事万物。另一意说,物本义指万物,引申指具体的物品,还特指自己以外的人、事、物,多指众人。还一类指代物事等(如言之无物)最后一类是姓。

    藉于此,此处物应是本义即万物之意。也正吻合老子的唯物辩证主义。

    那么欲和道的不同使得本章内容又有多大区别呢?欲是欲望,有想法,引伸为上进、奋发。欲是原动力。那为何西汉初为欲,魏晋王弼处又成道了呢?老子所言道只有三解:“”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道是老子本意所指即极目所至之物象以及由人发现总结的规律(物象综合对比的结果)。第二个道是动词,是说,评论,转述的意思。第三个道有两解,一是从第一道所解,一是道理的意思。此处通行版中之道应指万物。牵强地理解,万物均有欲,水奔流到海,树随年轮增长而变粗变高,动物生老病死,木本逐年长大至枯,草本一岁一枯荣,即便是一动不动的土地也应植被动物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藉此,万物都是变化的。有变化则有动力,动力之本源是欲。

    牧童感到本章中道与欲相较而言,欲更能代表老子本意。不是因为帛书上是欲字。本章虽被划归为道经,字里行间却更象是德的部分,是针对修身性而言的。只不过范围较大读起来较抽象而已。

    试想,自以为是者,踮起脚站立者,自我表现者,自吹自夸者,高高在上者,加上跨步前行者,这些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久长没有持续性!为什么呢?答案就是“炊者不立”!没有足的炊具是要依靠它物才会稳定,才会立,才会下空以添薪。说白了就是胸怀若谷要虚心要谦才会虚才会成为锅成为有用的锅!如此,一时的矜持自夸自满乃至急功近利都是多余的东西,长期持有只会影响欲【道】(或修行或奋进)。是以有道者或是积极向上者不会这样去做。

    注:一本《道德经》,河上公解读出黄老之术、张道陵解读出道教自身被晋为张天师,王弼虽博学多识却英年早逝,后辈大师层出不穷!牧童只是牧童,若有得罪大师之处尚请海涵!正因学为所需、学以致用,应此才有了五花八门的注解,且都是对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牧童眼里《道德经》9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qq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