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华日记第235篇(2018.6.5) 周四
允许孩子体验完整的生命波形
曾听过一句话:人在临走时,名利金钱都带不走,唯一带走的是这一生的体验和感受。
下午在《接纳力》读书会上,当我读到“当父母看到孩子的做法和自己所认同的社会价值观相同的时候,自然而然会表露出喜悦或者说出夸奖孩子的话语。当孩子某些行为不符合我们的做法或价值观认同时,则会流露出不满或者批评。
这些都会被孩子抓取到并听到。那么孩子就会以父母的喜好来成长自己,会因为父母的批评和夸奖而偏离了自己本来的面目。
那么我们的批评或者夸奖由代替了孩子内在生命波动的体验,那么他活得就不是他真实的自己。
就像群里有位妈妈分享:对于成人来说,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让孩子知道结果的方式,因为成人难以忍受历程的漫长,所以直接把认知的结果告诉了孩子。让孩子少了自已认知体验的过程。
生命流动如波。比如我们有时自私,有时无私、有时懒惰,有时勤奋、有时快乐,有时悲伤……
我们的孩子也是如此,尤其在让孩子长期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也会形成自己的波形。
在同样让孩子洗碗这件事情上,我就不允许孩子偷懒。如果家里规定了中午他洗碗,那么不管他遇到什么情况都必须他去洗碗。一旦他某一天他不想去洗了,我就会生气想着这孩子又想偷懒。
而本书作者在处理孩子对洗碗有怨言不洗时,她主动去帮孩子把碗洗了,第二天孩子又主动去洗了碗。
那么在孩子洗碗这个过程中,我就只允许孩子体验“勤奋”而不让孩子体验“偷懒”这个波形,那么孩子就会形成要么隐忍,要么逃避的这种性格。
当我们只希望孩子拥有无私、勤奋、快乐的波形,不允许孩子有自私、懒惰、悲伤的波形,那么孩子就不能够完整的体验成长的波形,构建起一个更加接近真实的自己。
我自己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反躬自问环节。
记得去武汉上《创造之旅》老师讲“如何发现自己?当我看到某人某些行为时,你就发现了自己。因为我们内在有,才会对别人的某些行为特别敏感!”
如果你认为孩子懒,说谎,丢三拉四,不负责任,那么我们可以反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喜欢偷懒,说谎,丢三拉四,不负责任的人?”
允许孩子体验完整的生命波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