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创作
《爱上语文》读书笔记之一——学语文就是学文化

《爱上语文》读书笔记之一——学语文就是学文化

作者: 恬淡思雅致行 | 来源:发表于2020-08-25 16:07 被阅读0次

    语文天生重要。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对于普通人来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中国人来说,语文是母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对中华民族来说,语文是三千年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而语文本身也是三千年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结晶。爱上语文,天经地义。

    学语文,正见是第一位的。所谓正见,即正确的观念、见地。第一正见:学语文就是学文化。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位文化的点灯者、传承人。

    对中国古典诗词所蕴含的文化要保持必要的敏感和敬畏。

    我们耳熟能详的《画》,作者是南宋的大禅师道川和尚。诗的原文是这样的: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头头结显露,物物体元平。如何言不会,只为太分明。这是一首非常高深的偈(jì),写的是对《金刚经》中“实相非相”的体悟,也就是对悟道之后的境界的体悟。无论我们能否读得懂,都应该尊重原诗的基本事实。即使读节选,我们也要给学生留下一颗种子,留下一颗禅文化的种子。这是作为老师的文化自觉问题。

    《泊船瓜洲》一诗中,“井口瓜洲一水间”之“间”,读音要遵循中国古诗的格律和平仄,要符合“仄仄平平仄仄平”,应读“jiān”。但是,在解读意思的时候,还应该是“间隔”之意。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为了成全语文的音乐性,我们的汉语有时宁可破坏语法,宁可打乱句序,宁可改变词性,宁可暂时牺牲本音。

    学古诗,要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蕴,才能触及这首诗的文化。学柳宗元的《江雪》,要引发学生的逆向思考:孤舟蓑笠翁,真的是钓鱼吗?辅以柳宗元生平简介,学生自然能明白“钓”是诗眼,诗中的渔翁,正是柳宗元自己,钓是隐忍,是期待东山再起,是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这是意志,这是境界,是一种士大夫精神的象征。

    “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读诗的思维,是一种形象思维,一种感性思维,一种审美思维,是超越实用的。它将理性融化在诗的意象中,渗透在诗的情感中,以一种妙悟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们且概括为: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举例说明一下:明月文化,明月总是跟乡愁、故园紧紧联系在一起,不离不弃。“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故乡的月亮更明与科学无关,但与情感有关,是典型的文化现象。“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也是明月文化浸润的结果;柳树文化,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昔我去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就通过杨柳的意象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渭城朝雨浥清晨,客客青青柳色新”句,是折杨柳送别的名句。 李白也有诗:“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上语文》读书笔记之一——学语文就是学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jz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