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哲思
读《论语》,有所思1.16

读《论语》,有所思1.16

作者: 海边守望者 | 来源:发表于2020-03-31 09:59 被阅读0次

    【原文】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有所思】这一则是学而篇的最有一则,简单的一句话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中国古代的士人大概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的追求,其实不论是立德,还是立功或者立言,都是在追求让别人知道,即使不被当代的人知道,也要让后世的人知道,以便青史留名,甚至永垂不朽,就连伟大如司马迁也想把他忍辱负重、呕心沥血写成的《史记》“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孔子在这里却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不要总想着让别人知道自己,北大教授李零在解读这句话时说,“其实孔子不是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他的话有点掩饰心理,越说不在乎,其实就是越在乎”,结合孔子的一生的行为来看,李零先生的解读不无道理,孔子出身贫贱,是贵族的最底阶层——士,甚至连士还不被人承认,无奈的孔子只有通过刻苦学习,懂得礼仪,丰富学识,最终得到鲁昭公的赏识,再后来逐步得到鲁国贵族的重用,甚至官做到了鲁国的宰相。如果孔子不希望别人了解自己,他那么奋发图强干什么,干脆像当时的很多平民一样,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过小日子不就行了么。

    但是,我们不能仅仅这么理解孔子,孔子成为圣人,扬名后世,其思想至今影响着我们民族的心理结构和行为习惯。这个名不能说是孔子求来的,我想孔子的意思是,一个人做学问、做人做事不要总想着能不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学习就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才干,丰富自己的心灵,滋养自己的生命,与别人肯定不肯定没有关系,这正是“人不知而不愠”的境界。学习说到底就只自我完善。当然了,如果自己才干出众,有能力担当重任,我们还是希望别人能知道,并委以重任的,这样就能把自己的才干和学识贡献给社会,同时也是在实现自我在社会中的价值,这正符合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当代诗人汪国真的一首诗《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全文如下:

    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

    与其诅咒 不如坚忍

    在坚忍中积蓄力量

    默默耕耘

    诅咒 无济于事

    只能让原来的光芒黯淡

    在变得黯淡的光芒中

    沦丧的更有 大树的精神

    飘来的是云

    飘去的也是云

    既然今天

    没人识得星星一颗

    那么明日

    何妨做 皓月一轮

    是的,没有人知道我们是星星,那我们就韬光养晦,争取做皓月一轮,我想接下来再说一句,假如我们成了皓月依然没有人承认,那么,我们就做我们自己,我就是我,与你无关。

    但是,尽管我们不追求别人的了解,但我们决不能不追求去了解别人,不但要了解别人,更要了解自己,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在社会中生存,不能没有智慧,不能糊里糊涂,如果你是领导,不了解身边的人,那你就不能做到知人善任,如果你是平民百姓,啥领导也不是,如果你不了解身边的人,很可能遭人算计,我们有一句老话说:"别人把你卖了,你还帮人家数钱呢”这话话糙理不糙,所以一定要有智慧,要知人。然而,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看似简单,实际上这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就像古希腊希腊古城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上刻那句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活了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活着的使命是什么,一个人不了解自己就找不到自己的使命,就没有自己坚守的信念,也就一辈子浑浑噩噩,人云亦云的了此一生。

    我们再看看孔子,孔子作为圣人,可以说是认识了自己的人,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十五岁就已经下定决心学习古代的文化,并把周朝的传统礼仪文化发扬光大,他前半生勤奋学习,创办私学,教授弟子,后半生奔走列国,颠沛流离,都是在推行他的道义,推行他的礼仪文化,可以说他终身都在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奋斗。孔子就是认识自己的人,他知道自己的活着的使命是什么,尽管他在当时失败了,栖栖遑遑“若丧家之犬”,没有人实行他的学说,但是孔子却扬名后世,他的思想却影响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并将继续影响下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论语》,有所思1.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ni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