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745882/246d2c1aac233837.jpg)
“阅读之前,没有真相。”
这是题写在本书扉页上的一句话,也可以说是本书最大的特色色。
阅读《东方快车谋杀案》,就如同化身为了布克先生和康斯坦汀医生,活跃地展现自己的智商,却发现事情最终还是一团乱麻。而面对波洛的胸有成竹,更是让人平添沮丧。到最后,波洛说出真相的时候,又不禁让人眼前一亮,有一种情理之中的感觉。
阅读本书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快餐读物,即使已经知道真相,它也值得人再读一遍。
这里面的道理,我想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情节曲折
一部好的小说,一定是有一个好的故事来做支撑。这同时也非常考验作者讲故事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本书做得非常成功。
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被迫停下的东方快车,惨不忍睹的凶杀现场,真假难辨的客人证词。波洛仅凭着有限的证据和这些证词,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终于推断出了本案的真相。
这就是本书的主要情节。案情并不复杂,但经过作者的巧妙安排,故事就变得一波三折,给人一种坐过山车的感觉,刚以为真相大白,接着很快被推翻。故事不到最后,总是猜不出最后的真相。
二、人物鲜明
书中的人物刻画得很是鲜明。不仅仅作为主角的小个子侦探波洛,包括布克先生和康斯坦汀医生在内的十五个主要人物,都有各自的性格,没有一个重复。
性情急躁的布克先生,不太正经的康斯坦汀医生,胆小的美国太太,善良的瑞典太太,骄傲的德贝纳姆小姐,坦率的秘书,清高的男仆,老实的列车员,正直的俄国公主,英俊的伯爵,娇羞的伯爵夫人,酷酷的阿巴思诺特生上校,有特殊任务的哈德曼先生,看上去很凶恶的意大利人,忠诚的德国女仆。
他们在自己的性格内,做着自己应当做的事情,履行着自己的使命。
三、结局出乎意料
文章也罢,小说也好,一个好的结尾是可以起到点睛作用的。我们常用“烂尾”来形容一部网络小说糟糕的结尾,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于结尾的重视。
本书的结尾,波洛提出了两个结论供大家选择。我认为波洛不只是在问在场的旅客,还是在问读者。如果是你,你会做何选择?
由此,作者向每一个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罪大恶极的人被谋杀,应不应该找出凶手以使真相大白?
这样一来,整部小说就有了一丝“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韵味。
东方快车的故事结束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归于平静。
一整颗心似乎还停留在东方快车上,警察后来是怎样处理这个案子的?这些旅客后来的命运如何?侦探波洛接下来会经历什么有趣的事?
这些问题时时刻刻牵动着我的心,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更深厚的感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