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事一起聚餐,眼看他满面愁容,似乎有心事。
再三追问下才知道,他投的私募基金爆雷了。
我听罢了,当时就惊呆了。
心想:what?私募基金也是有证监会监管的,怎么就像P2P那样说爆就爆呢?
原来,这个私募基金有100万的购买门槛,当时这个基金公司想尽快出货,就想了个鬼主意,一下子找了10多个“自己人”持有这些私募——相当于自产自销。
再用“借款”+“私募基金质押”的形式,10万、20万地把份额从其他投资者手上收回来。
当时,我的同事信任他的朋友,所以一下子丢了20万进去,本来还指望这点钱留着买房子付首付,眼看这些钱就是丢进大海里的节奏。
结果现在,私募基金运作失常,钱不能兑付了。
而最惨的是,我同事持有的居然不是私募基金的份额。
只不过是一份极其普通的,借钱给私募基金那批“自己人”的“借款合同”。
太可怕了!这种情况下,连证监会也是鞭长莫及。
一讲到市场上这些可怕的鬼主意,没想到大家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同桌的大伙儿,都纷纷互相吐槽起来了:
经朋友介绍的App买了p2p,爆雷了;
拿钱去做熟人公司的某个项目,钱被套了;
跟朋友合伙做个项目,钱被坑了;
还有买友情账,买了贵价且不合适自己的保险的。
我发现其实身边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有被坑的经历,特别是理财投资+社会人情一组合,常常就是一说一勺泪。
人情归人情,理智归理智。
老实说,被人情绑架之前,你应该知道这些事。
为什么我们都容易陷入金融骗局?
第一,因为金融具有复杂的门槛,很多条款可以解释得天花乱坠,骗子就可以从中做文章;
第二,利益是显性的,但风险具有隐蔽性。
金融的风险性,还掺杂了复杂的人性,那真的是一个最显浅的“熟人坑”。
那我们应该怎么避免这个“熟人坑”呢?
你首先要考虑的是,介绍产品给你的人,在理财投资界是专业的吗?
怎么判断他专不专业呢?
第一,从业经验;
第二,学历;
第三,从业资格证。
比如证券的基本得要有证券从业资格证、基金的得要有基金从业资格证。
在中国,大家会经常听到某某平台卷钱跑路了,或者把钱拿去骄奢淫逸了。
所以提醒大家一定要防范一个风险,道德风险。道德风险跟一个人的素养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
就拿保险来说,中国的保险从业人员门槛非常低。
但保险又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
一个非专业的从业人员,其实不大可能在1个月内完全掌握保险的专业知识,然后给消费者推荐适合他们的产品。
但是,很多保险从业人员,经过培训的日子就是1个月。然后就毫无保留地上岗了。
所以,从多个角度去判断给你服务的那个金融从业人员够不够专业,是审判人情该不该信任的第一条。
但凡通过熟人投资,牢记这三个原则
我就不废话了,这三个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
第一性原则就是安全性。
有句话叫做,你贪图别人的利息,别人想吞没你的本金。
安全性,怎么看?
关键的第一点,看底层资产。
最近招商银行卖的一理财产品爆雷,引发了轩然大波,大家接受不了——
银行卖的理财产品也会爆雷???
5%收益率的东西也会爆雷???!!!
给三个惊叹号,也不足以解释内心的郁闷。
如果大家按照我说的两个步骤来考察,那这个事就完全不会发生。
招行这个产品的底层资产就是债。还是个人借给个人的债。
一谈到“债”字,你就要考虑对方不还钱的风险。不要对承诺的回报率作太多的幻想。
去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又称“资管新规”)出炉。
中心思想就三个字——去刚兑。
也就是说,连银行都不保证你的钱一定兑付,更别说只是通过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了。
还有一个方法,选择预期收益率为正的投资产品。
那么,怎么计算预期收益率?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以下部分,数学不好的同学可以忽略,直接跳过看结论。)
假设,你有100块,拿去投资P2P。对方给的年化收益率为12%,违约率为3%。假设违约,这笔投资的本息归零。
好,咱们算一下这笔投资的真实预期收益率。
设我们受益的预期价格为A:A=97%*(100+12)+3%*0=108.64则这笔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为(108.64-100)/100=8.64%。
结论就是:
表面年化收益率12%的东西,本质上收益率只有8.64%;
而且如果你中了那违约的3%,收益率是-100%。
这才是你要把控放多少资金投进去的,真实尺度。
我相信,学会用客观的数字来支撑自己的决策,那是你读这个号最大的收益了。
如果预期收益率很低,甚至为负,做决策的时候,请你摒弃那些虚无缥缈的人情吧。
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巴菲特老爷子都说了,投资最重要的事,第一保住本金,第二,保住本金,第三,记住前面两条。
——请每次投资之前,默念10遍。
再扯,第二原则,流动性。
什么叫做流动性?
简单来说,就是你这笔投资需要被占用多久,3个月,6个月或者1年。
这个时长,直接影响了这笔投资是否值得。
所以,你需要提前规划好,自己的资金什么时候需要用。不然到买车买房付首付的时候,投资的钱又没到期,那就真的是干着急。
在考虑好了前面两个因素,最后才去考虑收益性。
收益性,一定是跟安全性挂钩的。
这风险、收益、流动性的三角形,地球人都知道,是一个此消彼长的,“不可能三角”。
所以,防骗、防错、防爆雷,本质上就是要做自己能力边界内的事。
做到了,再去想获得什么回报。
守住自己的本金,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