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有点看不起,也有点佩服?
我是在一个学术会议上认识这个女孩的,加了微信。
第二天就在朋友圈看到,她给父亲扫墓的照片,配文,少年时代失去了深爱的父亲,多年和老母相依为命,唯有勤恳工作,以慰父亲在天之灵…
当时觉得特别同情。
后来发现,她每天要发十几条朋友圈,隔三差五就是扫墓,或者她爸爸的旧照,诉说对父亲的思念,诉说生活的艰辛。要不,就是她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只为了给母亲更好的生活。要么,就是她无依无靠,没有门路,只有日夜马不停蹄,才能告慰父亲等等。或者,三十好几了还是一个人,因为没有父亲,老母无限着急,无能为力;……甚至年底工作总结,还把自己的述职报告和某项目表格后面的“家庭成员表”一起拍下来,注释:成果填满了,家庭成员却空空如也……
当时只是觉得她有点“祥林嫂”。
但后来,就越来越不喜欢她了。我和她属于同行,几年内又在好几个会议上见过,发现这个女孩特别喜欢接近那些家有女儿的前辈,特别是大佬。交流几句学术,就开始诉说,她也有个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她后来奋斗的一切,都是觉得她爸爸在天上看着她,blablabla。 说得声泪俱下,哪个当父亲的心里没有个柔软的角落呢,自然会对她多几分怜惜。
于是,短短几年时间,她和很多“大佬”都特别亲近,发了很多文章,申请了很多项目。也经常在朋友圈“炫耀式感恩”——把自己的大作发出来,配文:早年丧父,若不是恩师某某,怎能有幸blablabla。。。 或者就是“我这样没有背景,没有关系,没有后台,连父亲都没有的年轻人,能在某某期刊发文,喜极而泣。。。”
说得极其煽情,极其“真实”,就好像父母双全的孩子都是凭关系轻而易举地生活,只有她因为没有父亲被抛在了万恶的旧社会靠着几个有善心的学者帮扶拯救。
再后来,就更“讨厌”她了。随着她有了几分“江湖地位”, 多了几分炫耀,还不忘卖惨:换了奥迪,拍下来,发圈:因为没有爸爸,只能一个人还贷款;甚至,她买了新房,还要这样发圈:要搬家了,我爸爸留给我仅有的回忆,也要离开了……
其实你根本不惨好吗。年少丧父,这是大家都会同情的悲剧。但是,这样去“消费”自己的悲剧,把“失去父亲”当成一个“理由”来博取同情达到目的,这本源于天性的悲伤难道没有变质吗。
和闺蜜“吐槽”的时候,闺蜜说,你既然这么鄙视她,为什么不删掉她的朋友圈呢。
我突然笑了。
因为,她的存在,是一种励志的暗示。
也许,在“鄙视”的同时,潜意识里,我也是钦佩她的。
虽然讨厌她,但每天看着她的朋友圈,会提示我,我所鄙视的人,比我更努力,更拼搏。
每天看着她的朋友圈,会提示我,她“无依无靠”, 但“能屈能伸”; 这样的人永远比天真任性的我们生活得更好。
每天看着她的朋友圈,会提示我,有家人是多么幸福。
我可以鄙视她的卖惨 却不得不承认她弥补生活的能力
可以不认可她的卖乖,却不得不承认她的乖巧与勤奋。
励志有很多种模式,比如激励,比如清醒,比如珍惜。
如果我想维持清高和正直,就更要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把世界让给我们鄙视的人;
如果我们没有悲剧,就更要对完整的生活倍加珍惜;
如果我们还是对某种奋斗充满评判,也许说明,内心的某一个角落,依然自愧不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