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去培训中心参加培训,第一天的时间,都要花在路途中。
去机场,从出发到目的地,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这是人们每次出岛的时间代价。虽然与以前乘船出岛相比,出行方式有所改变,但花在路上的时间并没有减少。上车挑选一个靠后点的位子坐下,想接下来可以干点啥?临出门前往包里塞进一本书,但选择在这个环境里读书,心里还是有一点小障碍,怕被别人认为是在装。
海岛人打发车途时间最常见的方式是睡觉。但自己不大喜欢,感觉时间与生命而言是非常可贵的,不是很困乏时,睡觉是一种奢侈和浪费。无事可干,望望窗外的风景也好。每次出岛,车子都会在这条笔直的陈海公路上行驶45分钟,几十公里的路没有一个弯,单调无比,路两旁的树木和花草呈现的景致似乎与昨日无异,可它们真的没有变化吗?不,仔细看那树的枝叶,与一个星期前看到的竟有许多的不同,枝丫绿的更深了,叶子也像上了油,在清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的发着亮光。树木的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生命变化,努力生长,人岂能负这美好春光?戴上耳机,听一堂应童老师的课吧。喜欢她讲的《阅人》,回放一遍,再想继续听,机场到了。
飞机的邻座是刚熟悉的美女,说话快言快语,拥有北方人爽利的性格,让人喜欢。她从背包里拿出两本书放在小桌板上,说自己特别喜欢读书,此程来回定的任务是要读完这两本书。看书名,一本是《钝感力》,另一本《蒋勋细说红楼梦》,也是自己非常喜欢看的书。书让我们的谈话抛开客套,聊天变得自然和愉悦。从爱读什么书,到读书给自己的感悟和收获,相谈甚欢。她说喜欢读《红楼梦》,到目前为止已经读过十遍了,以前喜欢看宝黛的爱情,随着年龄的增加,对小人物的喜欢与日俱增,现在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两个不怎么熟悉的人,这一刻因为在这个点上有可以走心的话题,心靠到了很近的地方,并相约以后可以相互推荐好看的书。不让时间虚度,那就抓紧时间看书吧,她拿起一本读起来,我也从包里掏出了《上海的红颜遗事》,三个小时的空中飞行,就在一页页书的翻动中过去了。
出机场乘大巴车,到培训基地有30分钟车程。掏出手机上百度,查这个城市的介绍,了解一下当地的经济发展、风土人情、旅游景点。再看看车窗外快速闪过的景致,脑子有这样的想法:当一个城市停留在书本或者电视上,你对它的感觉可能只是知晓的一个知识或常识,似乎没有太多的情感连接,但当你来到这里,在这个城市中穿行,目睹它的样貌,心里就会慢慢的滋生出一些感叹和情绪来,让原本只是知识的东西有了温度,感知一座城的独特,也是人生中的一件幸事。
人在路途,有时也像是一生的缩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