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属于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作者,抄袭必究。
关于读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少年时代的周恩来曾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充分表达了一代伟人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终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读书可以使人开阔眼界,滋养心灵。同时读书也是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一项投资。宋朝翁森曾作《四时读书乐》,在春夏秋冬四季,每一个季节都有读书的乐趣之所在。在万物复苏的春天捧卷而读,一边欣赏着鸟语花香,一边感受着读书之美。“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在炎炎夏日之中读书,可以听蝉鸣看萤火,一边体味着自然的情趣,一边又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在萧瑟的秋季读书,一边聆听叶落之声,一边在书的海洋中畅游。“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床前赖有短檠在,及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在万木凋零的冬季,一边是浪漫的白雪梅花,一边是饱读诗书带给身心的愉悦。“木落水尽千岩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这四首读书劝学诗,在民国初期曾被编进国文教科书中。这四首诗描绘出人们在欣赏四季美景的同时,又有万卷书籍相伴左右。一方面是感官的享受,一方面是心灵的滋养。
相比于那些古今圣贤,对于普通人而言读书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通过大量的阅读,在不断丰富自己学识的同时还能够看到另一个崭新的世界。
在感受读书带给人愉悦的同时,其实读书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这是一个本科生所要经历的读书路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面临小升初、中考、高考,这其中的每一次考试其实都是人生路上的关键一步。正所谓寒窗苦读十几载,只为金榜题名时。
虽然读书无比艰辛,但苦中也有乐。比如在阅读一部小说或是故事的时候,整个人会被其中的情节所吸引和打动,会随着人物的喜怒哀乐而感同身受。精彩纷呈的故事,曲折离奇的情节,让人手不释卷,欲罢不能。这种精神上的享受,胜过任何锦绣华服,玉粒金莼。
通过读书拥有了渊博的学识,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就会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尤其是在面对人生路上的各种选择的时候,不会因为腹内空空而焦虑彷徨,也不会因为头脑简单而犹豫不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