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五十一

作者: zbcao | 来源:发表于2019-01-01 23:40 被阅读4次

1 董卓由于和皇甫嵩军事决策不一样,而多次都证明皇甫嵩是对的,卓大惭恨,由是与嵩有隙。另公孙瓒志欲扫灭乌桓,而刘虞欲以恩信招降,由是与瓒有隙。--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 何进新贵,素敬惮中官,虽外慕大名,而内不能断,故事久不决。--何进大概历史形象就这样吧。所以认识自己也是很有必要的,不能给自己画地为牢,也不能志大才疏,而这种反思应该是与时俱进的。

3 何进府掾王匡,骑都尉鲍信,皆泰山人,进使还乡募兵。后面写到白波贼联合南单于寇郡县,说:“时民皆保聚,抄掠无利,而兵遂挫伤。”,还有后面写曹操,至陈留,散家财,合兵得五千人。--一个王国末期,兵数很大,但往往腐败不成样子,打不了仗,最后靠些民团,或家兵才能打胜仗。所以一个国家走到后面方方面面是腐败的,莫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 董卓刚开始掌权时任用了一批名士,而且高官也都没有任用自己人。“以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东平张邈为陈留太守,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后面还有一句董卓的话,就可以知道他思想层级了:“百姓何足予议,若有前却,我以大兵驱之,可令诣沧海。”--也就是董卓为何所作所为只表面他是个暴夫了。

相关文章

  • 汉纪五十一

    1 董卓由于和皇甫嵩军事决策不一样,而多次都证明皇甫嵩是对的,卓大惭恨,由是与嵩有隙。另公孙瓒志欲扫灭乌桓,而刘虞...

  • 《资治通鉴》177:是位置决定观念,还是人的本性就是如此?

    学习内容:卷第五十一,汉纪四十三(公元125年—133年,共9年) 主要历史事件: 汉孝安皇帝病逝,阎氏外戚掌权 ...

  • 读【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笔记(十三)

    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九/汉纪五十一 孝献皇帝 初平元年(庚午,190) 春,正月,关东州郡皆起兵以讨董卓,推勃海...

  • 《资治通鉴》202:刘焉给汉灵帝支了一个阴招,使得地方势力坐大

    学习内容:卷第五十九,汉纪五十一(公元188年—190年,共3年) 主要历史事件: 刺史改作州牧,地方势力坐大 王...

  • 汉纪 汉初纪

    公元前206年,刘邦称汉高帝,国号汉,推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汉之北郡,围北,至冬尤寒,故其地灵物善用冰雪霜寒。围...

  • 读【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笔记(十)

    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一/汉纪四十三 孝顺皇帝 延光四年(乙丑,125),孝安皇帝崩,年三十二。十一月乙卯,济阴王...

  • 资治通鉴君子录98:陈琳

    汉纪五十一 主簿广陵陈琳谏曰:“谚称‘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要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

  • 汉纪十八

    1 疏广宣帝时为太傅,很有名誉。有一天他对侄子少傅疏受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官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辞...

  • 汉纪二十

    1 萧望之是麒麟阁功臣,也是宣帝留给元帝社稷之臣,因为人正直,和内侍外戚不和。有一次佞臣设计诬告,元帝可其奏,可却...

  • 汉纪(一)

    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 冬季,10月,刘邦率军抵达霸上。秦王子婴乘素车,驾白马,脖子系着绳子表示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汉纪五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fa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