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一个观点,是说如果一个人精通一项技能,大约需要7年的时间,而许多人一辈子通常只学一个技能,所以如果以7年为周期的话,那可能我们多活学几辈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29039691/1b738dc9aa5c1536.jpg)
这个理论来源于是说人体的大多数细胞7年更新一次,从这个角度来讲,7年后我们就相当于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如果说我现在想让写作成为我的一个技能,用7年的时间练成的话,今年算是我的第1年,我还有6年的时间。我今年36岁,6年后我是42岁,也没有很老。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写作还真的谈不上,顶多像一些日常的碎碎念和一些感受心得,而这些碎碎念价值有限,能帮助的的人也有限。毕竟现在话还很渺小。
我从来没有想过用这么长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情。从来我是一个没有计划的人,甚至一个月之后的事情都不愿意去想,但是我知道现在我必须要去想了。当我想用7年的时间练就一个技能的时候,便不会那么着急了。它解决了人类急于求成的天性。做成一件事情,太着急看到结果了。喜欢跟周围的人比较,反而会让自己更加的焦虑。可是当把这个时间拉的很长很长的时候,突然觉得时间充裕了很多,一点都不着急,反倒是可以更加从容的去做事情。
要是可以让自己好好的静下心来阅读,好好的输出,把所学的新知关联起来。允许自己慢慢成长,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即便一开始他们走的不稳,仍然站起来,乐此不疲的继续练习,直到掌握这个技能。我们就是缺乏耐心,想象一下面对一个刚刚会走的小婴儿学走路,你会催他说,快点走快点走吗?你肯定会对他说,不要害怕,慢慢来。现在也可以对自己说:慢慢来,不要着急。
用7年的时间做成一件事情,建立长期思维,成为一个终身终身学习者。它像一个时钟一样提醒我们更换赛道,走出舒适区去接受新的挑战,不会让我们始终做自己熟悉和擅长的事,逼迫着我们不断的探索新领域,新鲜事物可以让我们的大脑神经始终保持活力,不会陷入一劳永逸的状态。
曾经有个领导开会的时候对我们说,时此刻你想想你现在做的事情,去年你是不是也在做,如果你现在做的事情你去年还在做,证明你现在没有成长。
而自己这10多年来做的事情,几乎都是同一件事情,以至于自己在危机来临的时候,变得措手不及。
7年足以能把一个技能学得很好,当这个技能学得很熟练之后,我们便要去探索新的技能,驱使着我们去前进去进步,不会躺在当前的舒适区里面,不愿意走出来。
有人调查过,养成一个习惯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平均天数是66天,最长是254天,至少是持续180天。如果做不到这个程度,就谈不上自己喜不喜欢,难度是否太大,如果连最基本的周期都维持不了,谈其他客观条件就没有太多必要。
坚持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儿,真的不要小瞧了这件小事儿。关于简书日更这件事情,我是从9月14日开始发起写了一篇“先完成再完美”。其实当时我对自己没有信心,我到底能不能坚持下来,当时我就告诉自己先坚持90天看看自己行不行。
这中间遇到两个困难,第一个是中间经历的十一假期,要知道假期人都是懒散的,想要日更其实并不容易。那次我就把每天的游记写下来,而且无论当天多么晚,就一定要写下来,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今天不写,明天我就有可能也不写。就是对自己提了这样的一个小小的要求,好在假期没有断更,假期都完整的记录下来。
第二个困难就是在12月份经常加班,加班导致看书的时间比较少,脑子想法就比较少,就变得困难,存货也没有。在有限的时间里挤出一点看书的时间,倒逼着自己输出。
或者实在太忙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原封不动的记录下来,这也成为了我文字的当中一部分。
然而截止到现在才是日更的第89天,坚持难不难,真的很难。也就是说如果按照180天计算的话,我现在才完成了一半。如果这些我都完不成的话,其他的什么都别谈,连这些最基础的如果都做不到的话。做到180天,那就再继续第270天,第360天。
相信时间看得见。
如果你真的相信 7年就是一辈子的话,其实可以试试。尽管你可能从来都没有想过。
其实我也没有想过,但是我想试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