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长的总是容易为孩子的事情焦虑。我也免不了为小人儿的学习发愁。已经在学习英语了就先别学拼音吧,以免受到干扰。可是光学英语也不成呀,在绞尽脑汁后小人儿的寒假刚开始开始,我就迫不及待跟她商量:“宝贝,妈妈教你识字吧?!”小娃一听来了兴致,插着腰宣布:“我要学最难的字!”于是我火急火燎的订阅了小象汉字学习音频,又配套了字卡。和她约定每周完成一个汉字故事,掌握4至5个汉字。初步的目标只为启蒙。
寒假期间统共学了14个字,期间有各种不愿意、想偷懒,我和孩子都有。差不多隔几天家里就会上演下面的对话:
片段一:
“宝贝,这个字笔画那么多,你能一笔一画的写好了,看得出你很努力。”
“那妈妈奖励我去水上乐园玩吧!”
“宝贝,你听我说,带你出去玩,是妈妈应该做的事情。不需要你做其他事情来换。这是因为我们爱你!而学会知识习得本领,本身就是一种奖励。你要记住哦!”
片段二:
“妈妈,学汉字好辛苦,我可不可以今天一个都不写,明天写十个呢?”
“不行哦,想一下,你能够今天不吃饭,明天吃顿十顿吗?。”
“那肚子要撑爆掉咧!”
“所以呀,学习跟吃饭一样的,学到东西就像身体吸收营养一样,要每天补充,日积月累。”
“好吧!妈妈,我们不放弃,对不对?”
“恩!”
片段三:
“妈妈,今天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呀?”
“啊?哦,妈妈睡个午觉我们再开始吧!”
“那我先去玩一会儿哦”
“好!”
虽然国家提倡减负,但大多数家长相信精英都是苦出来的,这种对精英的打造也越来越趋向低龄化。那么多孩子报班学习。那么多不愿意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身处在这样的环境,焦虑、焦虑、还是焦虑!但同样,我也发现虽然许多孩子都从起跑线开始努力,可还是会有学习效果差异。排除天赋等影响,一定还有别的原因。那是什么呢?
直到有一天,小人儿在写字,我在玩跳一跳,没多久,小脑袋就凑过来:“妈妈,让我玩一下手机吧!”我把身体往另一边转,漫不经心的说“快去写字!”“那给我玩一下,我就去,就一下!”小家伙继续撒娇。“不行!”一口回绝后瞪了她一眼“去写字!” 小人儿丢下笔不乐意了“哼,妈妈不公平。自己在玩游戏,让我写字。你说早上的时间应该用来学习的。你是懒惰虫!”孩子的话一下子惊到我了,对呀,我是在她起床后提出要去外面骑自行车玩的时候告诉她,一日之际在于晨,早上的时间要先学习的。可我自己的举动又如何了呢?我陷入思考。
记得听樊登老师读书会的时候。有一期讲《生活的哲学》,其中提到被称为“欧洲的老师”的普鲁塔克。“他写作了《希腊罗马名人传》,记述圣哲和英雄的故事,使人们听到他们的话,看到他们的人生,以便更好地模仿。他拥有教育天才,深入思考过如何培养年轻人的性格,他认为性格即长期坚持的习惯,具有强大的可塑性。而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孩子们的激情去竞争,为他们树立榜样,让他们产生赶超别人的欲望。几百年来他的方法都一直是西方教育的核心。”(引号内的文字引用了樊登读书会《生活的哲学》图文版的文字内容)
我要找的那个差距的答案也许就是榜样的力量吧!试想,你一边让孩子学这学那苦不堪言,自己在那葛优躺,刷朋友圈,追热剧。看到如此做派的你,孩子会怎么想?你可能会辩解:我工作已经很辛苦了,业余时间就想休闲一下。是的,我能理解。但孩子不知你工作的辛苦,他只知道在他辛苦学习的时候,你在玩呀!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勤为径,苦作舟。你真以为是孩子一个人的战斗吗?学习也是需要营造环境的,需要有伙伴,有榜样,才能一直坚持下去。
想想我们自己,玩游戏要组团,想好健身,没有人一起打卡支持和监督就更容易半途而废…你看,玩游戏是那么好玩的事,健身又是对自己有益的事,都需要有人同行,有目标去达成,有榜样可模仿。何况学习那么枯燥辛苦的事情呢?所以我决定要跟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忽然想起许多人都看过那篇文章《寒门再难出贵子》,此文引起众多家长的共鸣和深深的无奈。但除了物质上有寒门,精神上也有富足与贫乏之差距。金钱上的富足能提供优渥的资源条件,精神上的富足能滋养出更强大的灵魂。作为家长除了提供金钱外,也许也需要思考如何树立榜样?如何陪孩子走得更远?
宝贝,学习本身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我们一起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