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儿时是上了小学之后才开始认字的,后来是怎么突然就会认那么多字的呢,我忘了。但我敢肯定,识字在我的印象里没有带给我任何的压力或不快。
我不知道现在为什么要让孩子提前那么早就学认字,大环境使然吧,毕竟落后总会引起人潜意识里的危机感。
在看我国教育家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敏感期》,里面说是孩子大概在五岁左右会出现识字敏感期。不过这个敏感期没在我五岁的儿子身上出现。
儿子五岁之后,我也曾旁敲侧击,试着带他认一些简单的字,儿子认倒也认了,但我能感觉得到,认字没有引起他的兴趣。于是我也就作罢了。
要问我是否也曾为此担心或焦虑过,说实话多少会有吧。但我不能因为自己的担心就让孩子去学他还不感兴趣的东西,以此来消除我的焦虑。
还是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里的一段话:
我们要问的是,我们是基于什么样的动机这样做?是基于恐惧,是基于对未来的担忧?是基于跟随潮流?还是基于把生存的问题提前压到了孩子的身上?
我觉得这真是一段非常适合养育者去自我觉察的一段问话,无论让孩子去学什么,也许我们都该先问一问自己的动机,问一问学到底是出于谁的需求?
不强迫孩子学,但不意味着是放任,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准备环境,以我们自身能达到的状态去准备。
比如我发现我能为孩子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那我就做一些取舍,吃穿用随意一些。但孩子喜欢听故事,那我们就多购置一些书本。
孩子虽然对认字不感兴趣,但偶尔我们也会玩一下认字卡的游戏。看孩子状态,他喜欢就多玩一会儿,不喜欢就算了。他若主动提出,我一定配合,他要是有自己的安排,我就把属于他的时间让他自己去支配。
一切都发生在生活中,我是怎样的人,就会营造一个怎样的环境,那么在那里成长的孩子就是长成那样的。然后不同的人养育出不同的孩子,世界就变得丰富多样了。
所以,养育何必刻意去模仿呢,最主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方式,好好过属于自己的一辈子,仅有的一辈子。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孩子的也是。如做为养育者,觉得不懂孩子,觉得养育让自己感到焦虑。那么就去学,不同于在学校时为了考试而学,而是为了实实在在的把每一个日子过好而学。
那么也许我们就能发现学的秘密,学,不是为了任何谁而学,不再是为父母或老师,也不是为了孩子或者家庭,而是为了我自己——我想把仅有一次的生命活出自己想要的状态。
那么同样的,孩子的学也一样,他的学得为他自己而学,而不是为了缓解养育者的焦虑、恐惧而学。
所以,如何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的主人,也许就是所有养育者要去摸索的吧。(在此推荐一本对我有过很大帮助的书,孙瑞雪的《完整的成长》)养育最终会让人踏上自我重新成长的路,别人说的再好也是别人的,自己去实践的,亲自走出来的路才是属于自己的。
唉,也许我已经跑题了。自我成长那真是一个说不完的主题啊。让我们回到孩子认字这件事儿上吧。
我发现,我没有提前教孩子,确实一开始会让孩子感到压力。那一个星期,儿子每天放学回到家都会为一些小事儿莫名就红眼眶掉泪。
做为母亲的,心知肚明,那就给他陪伴吧。也许这就是接纳的力量,当情绪被允许和接纳之后,我看到没有把人打垮的压力会变成最好的动力。
儿子每天早起学字的那股子劲儿,让我忍不住为之动容。但也发现他会越学越开心,每认出一个字就好像见到老朋友一样。
比如放学回家的路上,坐在摩托车后面的他,突然看到路旁招牌上他认识的字,就会忍不住喜悦地大声说出来。
学习变成了他自己的事儿,他能把学到的运用在生活中,体验学成后服务自己生命的喜悦,我想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