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朋朋精选想法散文
《形象与象征》作者: [罗马尼亚] 米尔恰·伊利亚德

《形象与象征》作者: [罗马尼亚] 米尔恰·伊利亚德

作者: 刘书朋 | 来源:发表于2023-08-08 00:44 被阅读0次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每天推荐一本书 || 编号:[1701]

    。。原作名: Images et symboles

    。。ISBN: 9787544790680

    。。内容简介。。

    象征性思维一直与人类共存:它先于语言和话语理性而存在。形象、象征、神话,这些并不是人们精神现象中随性的产物,它们的出现回应了某种精神需求,发挥了特定的作用,即揭示人类存在过程中隐秘的思想方式。因此,对它们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地了解渺小的人类,了解尚未向客观历史条件妥协的人类。

    。。作者简介。。

    米尔恰·伊利亚德(1907—1986)

    罗马尼亚宗教史学家、哲学家、科幻小说作家,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被认为是现代宗教史学的奠基人之一,所提出的“圣显”理论和“永恒回归”理论影响一直持续至今。代表作有《神圣的存在:比较宗教的范型》《萨满教:古老的入迷术》《瑜伽:不死与自由》等等,几乎涵盖了20世纪所有宗教研究的重要领域。

    。。网评。。

    #

    很精彩!形象与象征,这一论题显然并不只是为了分析几组神话,亦非仅仅为了填补研究空缺。伊利亚德通过对象征符号的再审视,一方面回应了现代精神危机问题,即当代对个体的非历史性的忽视,加剧了现代人在有限处境中“失去家园”的焦虑,而象征所展开的意义世界正是一种“重返伊甸园”的提醒,在那里人界或能找到重新与天界相连的“天梯”;另一方面,则是为不同个体乃至文明提供对话基础。形象及象征的开放性,可令实在世界永远保持一种意义丰富的敞开状态——一个始终绽放着的世界!

    #

    神话学大师带你了解神话中的基本模型,摸清神话中的“套路”,让神话不再复杂难懂

    #

    象征是否真超越了历史性…其实这个书里例证恰恰否定了作者想要证明的

    #

    精致的案例分析十分诱人,在比较神话学里开创了形象原型与象征符号相关联的概念体系。比较有趣和比较可惜的是无法脱离“超越性”来谈神话,可能是因为神话和宗教已经被逼迫到只能谈论终极。消解历史的欲求本身是近似永恒的,但消解历史之物/之尝试/之“形态”恐怕都是历史的。在精神启迪的世界中,对超越性的“知晓”总是轻而易举地超越了对超越性的“体验”。一旦知晓,体验大约就不能发生,所以神话在我们时代不可避免地式微了(没有理解才是信仰)。细节似乎尤待深思,例如,对“中心”的向往看起来实际上是对“上层”/“天堂”的向往,作为连结点的中心只是一个通道,相比之下,连约翰·伯格并置“家”和“中心”(回归或复归之地)都显得更有意味些。再比如维纳斯小像,也超出了本书的理解范围。

    #

    因陀罗(Indra)在战胜恶龙弗栗多(Vrtra)之后,决定重新翻修、装饰一下王宫。神工匠毗首羯磨(Viçvakarman)经过一年的时间,终于成功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可是因陀罗并不满意,他想把王宫造得更大、更加雄伟,成为举世无双的建筑。毗首羯磨费尽心机、精疲力竭,就在造物神大梵天(Brahma)面前抱怨。大梵天答应帮助他,于是请至高无上的主神之一毗湿奴(Visnu)来调解,大梵天也只是这位主神的一枚棋子罢了。毗湿奴答应让因陀罗不再异想天开。

    一天,因陀罗在自己的王宫里接见了一位衣衫褴褛的年轻人。原来他就是毗湿奴,打扮成这样就是为了羞辱天神之主。毗湿奴没有一下子亮出自己的身份,而是称因陀罗为“我的孩子”,并开始告诉他,此时此刻,已经有无数的因陀罗充斥着数不胜数的宇宙。他说:“一个因陀罗的生命和王威持续71个永世轮回(一个轮回包括12000个天年,也就是4320000年);梵的一个昼夜相当于因陀罗的28次存在。但是一个大梵天的存在,用大梵天的日和夜计算的话,只有108年。大梵天一个紧接着一个;一个倒下去,一个又爬起来。所以是数不胜数的。这些大梵天的数量是没有止境的———更不要说因陀罗的数量!……

    “每一个宇宙都有自己的大梵天和因陀罗,那么怎样估算这些宇宙的数量呢?宇宙在视线最远处之外,在所有可以想象的空间之外,诞生之后又消失,无限地循环。这些宇宙犹如一叶轻舟,在深不见底的净水上漂浮,这片净水形成了毗湿奴的身体。这个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里都升起一个宇宙,到一定程度又爆裂炸开。难道这样你还能自信地以为可以数出这些宇宙的数量?难道你还能计算出所有这些宇宙里的所有神的数量———包括所有现在的宇宙和过去的宇宙?”

    正当年轻人侃侃而谈的时候,王宫的大殿上出现了一长排的蚂蚁。一大群蚂蚁排成长达两米的长龙,在地板上大摇大摆地爬行。年轻人看到了这群蚂蚁,突然停了下来,而后又一惊一乍地,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因陀罗问他:“你笑什么?”年轻人答道:“因陀罗,我看到一群蚂蚁,它们排成长队,大摇大摆地在这里爬。这里的每一只蚂蚁原来都是因陀罗。和你现在是一样的,因为坚守虔诚的美德,它们每一个都曾荣升为天神之王。可现如今,经过一次次的转世,每一个又变成了蚂蚁。现在这群蚂蚁其实原来就是一个个因陀罗……”

    因陀罗听完如醍醐灌顶,终于明白自己的傲慢和野心都是虚荣心作祟。他叫来了受人尊敬的神工匠毗首羯磨,给予了他丰厚的报酬,并且永久放弃了扩大自己的王宫。

    引自 第二章 印度教中时间和永恒的象征

    #

    可以说人确实始终处于“情境”之中,但这一情境也并不总是历史的,即单纯只受同时代历史时刻影响的情境。完整的人会处于历史条件之外的其他情境中;他会感受到比如梦境,清醒梦,优愁、心不在焉、美的极大享受、逃避消遣等不同的状态,这种种的状态尽管与历史情境一样,对人的存在而言同样真实、同样重要,却不是“历史性的”。另外,人还会体会到多种不同的时间节奏,而不仅仅是历史性的时间,也就是说属于他自己的时间或历史的同时代性。他只需听着美妙的音乐,陷入一段美好的爱情,或者做做祷告,便可从历史的现在中逃离出来,进人爱情和宗教的永恒现在。他甚至可以读一本小说,看一场戏剧表演,来寻得另一种时间节奏一我们所谓的紧张的时间,这里的时间也不同于历史性的时间。若我们就此得出结论说存在的真实性只取决于对自身历史性的感知,未免显得过于匆忙。这种历史性的感知在人的所有意识中所占的分量并不大,更不用说在整个人类所共有的无意识范畴中。一个人的意识越情配,就越能超接自身的历史性。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尤其是苏方的神秘主义者和圣贤,都能证明这一点。

    引自 第一章 “中心”的象征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形象与象征》作者: [罗马尼亚] 米尔恰·伊利亚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pm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