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友圈有人问谁看了《李茶的姑妈》(下简称《李》),问值不值得去影院看;和D短话一通,说我看完了《李》,问片子如何,要不要去看,顺带催影评;和K互怼中得知《李》的分数不超过9分,表示不入她法眼。所以,在这个信息爆炸、筛选为王、推荐不带负责的时代,到底要不要花费时间金钱精力去看这样一本喜剧(闹剧?)呢?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正,我看完了。值。
《李》改编自开心麻花同名爆笑舞台剧。看到标签式的“开心麻花”和指南性的“爆笑”,想来已经可以猜到整个电影的基调。搞笑滑稽的情节,夸张华丽的服装,切合心情变化的配乐,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表演,让整本电影的画风时而严肃紧张,时而诙谐荒诞。
笑点的确很多。但说实话,没有那么好笑;尤其是一些带颜色的梗,多少让这些笑点显得像是硬生生挤出来的。比笑完就忘记更惨的,或许就是挤出来的尬笑了吧。同时,也因为这些凌乱穿插的“硬笑点“,降低了整个电影的格调,反惹了几分低俗气息。
一直以来,开心麻花走的,自然不是阳春白雪之路,但下里巴人也得自有一番精彩。窃以为,那就必须依托于三个要素:故事、立意、表演。
故事。《李》的起承转合很完整,从开篇的设置悬念、转而倒叙、进而回到现实继续,整个逻辑脉络很清晰,虽然不乏荒诞起伏却又发展得自然而然,尽管笑点偶有突兀倒也线索串联得当。因此,从讲故事的角度来说,没问题。
立意。这或许是我决定写下影评的最大动力。看完《李》后,但凡有所思考,就能认识到电影关于“金钱与人性”、如何对待金钱这类主题的思考。脑海中不停回放——黄沧海拿着20美元质问在场所有人,黄沧海两头奔波换装,这两个画面竟然纠缠在了一起。脑洞大开如我,想到了《简爱》中的名句: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渺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和你有一样多的灵魂,一样充实的心;想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所主张的自由平等、自我价值。着实被自己的联想力震惊。或许是我拔高了《李》的立意,但在黄沧海这个角色身上,我似乎的确看到了这些。他平凡如蝼蚁,却不得不奋力奔波努力打拼,放下尊严男扮女装谋生,经历了种种跌宕、见证了诸多荒谬之后,突然变成皇帝新装里的小男孩,一声“我不同意”变成一把利剑,刺破那些所谓上等阶层的虚荣面纱,宣告草芥也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于我,这是一个泪点,不仅为黄沧海经历的苦楚无奈,更为草芥之人的发声动容。尽管在当下,我们已经不需要再为自己“身而为人”做努力与抗争,然而在物欲纵横、生存维艰的某些时刻,存在感、价值感的追问与坚守,并未成为过时的主题。甚至恰是需要反复提醒的所谓初心。
表演。影片在角色戏份上似乎平均用力,结果便是除了男主狰狞的脸,几乎印象不深。而女主美则美矣,可惜演技平平,倒不如几个配角出彩。
夕阳海景很美,那英的歌声很窝心,人性的光芒很璀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