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大多数时间走亲访友、聚会。勉强完成了每天一篇的写作。然后在这周的后几天里,终于安下心来读了会儿书,《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目前读完了一半。中断一阵的专栏学习也正在重新拾起。做过的事不多,依旧,记录一些感想。
-
关于你如何过一天。最近的这段时间里,每当下午/晚上开始写文章时,就会惊觉一天的时间过得飞快,昨天好像就在眨眼之前;同样,每当在周日写周记时,也会慨叹一周的时间过得飞快,上一周好像就在昨天......一天、一周、一月、一年,无一不过得飞快。一个人做一件事的方式,是他做所有事情的方式;同样,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一天,就会如何对待他的一年。就拿一天来说,我通常在白天的时候散漫,晚上的时候紧张。看似选择用一种怎样的方式度过一天,并不重要,但实际上,就在这看似微小的一天又一天的重复中,习惯已经形成,直接决定了你如何对待自己的一年。回看过去,一周、一月、一年似乎我都在同样的模式中度过的。这么做,最大的弊端是,你会因为最后剩余时间紧张而不自觉降低了做事的标准,却误以为这很合理。
-
关于舒适区。最近读书,有个明显的感受。当遇到超出自己当下认知边界和能力边界的内容时,会产生畏难心理,表现到行动上:开始变得心不在焉,走马观花草草略过。尽管知道那些内容对于改善认知、纠正行为大有帮助,但依旧会默许自己的不作为。相反,读到在自己认知边界和能力边界内的内容时,才会调动大脑去思考点什么。显然,我喜欢熟悉感和舒适区。当走到舒适区外,体验到陌生感和不舒服时,就会下意识地想要退回舒适区。如果总是重复这样的行为模式,那么舒适区的范围始终就那么大,也就意味着说,自己只能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过得舒适。相反,如果能跨出舒适区,体验不舒适感、适应不舒适感、进而把不舒适也转化为舒适,那么将能体验更大的舒适区。“你只在一种状况下是真正在成长的,那就是你觉得不舒服的时候。”这是《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里的一句话,拿来给自己做心理建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