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童话阅读宝贝枕边故事
让童话更好的参与孩子的成长

让童话更好的参与孩子的成长

作者: 孙岳 | 来源:发表于2018-01-07 12:26 被阅读81次

    说起童话,在很多家长的印象里可能是幼稚简单,小儿科。当孩子要求父母讲故事时,随手拿一本所谓有故事的书,也不管故事是否合适,就给孩子讲起来。这些家长没有注意到童话在孩子生命中的重要性。对于童年,可以说童话是伴随孩子儿童期最久的一个小伙伴。

    特别0-6岁,对孩子来说是极为关键的阶段,是人格形成并大体定型的时期。孩子走路的姿势、待人接物、做事的风格都会在这个阶段形成一定的模式,融入孩子的性格,成为稳定的特征。所以这是人格教育的最佳时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印象深刻的经历和事件共同参与影响和塑造了一个人的人格。我们每个人都能回忆起几个对我们有深刻影响的童年故事。

    好的童话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的能力,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童话中兔子可以战胜狐狸,小草拥有神奇的魔法,天真的小孩勇敢戳穿皇帝没穿衣服的真相,帮助孩子感知到真善美,插上想象力的翅膀。当家长本身不具备某些素质,而渴望孩子拥有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童话来影响孩子达成目的。

    毋庸置疑,没有童话的童年当然是贫瘠和贫乏的。但什么样的童话更能帮助儿童的成长呢。我们先来看看童话到底是什么?再看看怎样挑选童话和讲童话更能帮助孩子成长。

    童话是什么?

    童话看似是一种内容简单又天马行空,荒诞不羁的虚构文学体裁,实则包罗万象,风俗文化,奇闻趣事,无所不包,看似荒唐中又隐含着一定的逻辑合理性。对孩子来说具有拓展想象力,提升语言美感和陶冶性情的作用。每个民族都有世代流传的童话,可以看做是这个民族集体潜意识的抽象表达。中外童话差异很明显,国外的童话故事尤其是西方童话往往更注重孩子天性的自然表达,内容丰富多彩。国内的很显然,教化说教的意味很浓厚,内容相对单调。这方面,从常见的好莱坞电影和国产电影作对比,也能产生同样的感觉,美国注重英雄主义,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张扬。我们国家注重集体主义。我们的英雄异乎寻常,反人性般的服从集体和上级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美国的英雄常常蔑视挑战上司和各种权威。这自然是集体潜意识的一种无意识表达。每个民族流传下来的童话,都带着各民族独特传统的深刻烙印。

    怎样挑选童话书?

    西方经典童话,传统民俗童话,拥有完美结局的童话

    选择什么样的童话,取决于你希望帮助孩子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无论看不看童话,这都是养育之前,家长须提前考虑清楚的问题。没有人可以不瞄准而中的,尽管有时努力仍然达不到靶心,总比盲射要靠近目标。确定养育目标本身,就比没有目标的盲目养育领先几十步。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没有目的的随意看看。即便是随意看看,你应该也不想选择那些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童话书。童话书并不总是美好的。

    有目标,才有把控的范围,确定养育的目标,越具体越好操作。你期望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列出详细的人格清单和行为。比如勇敢,坦诚,勤劳等,在人格后面附带上你的理解和能表现这些词汇定义的行为。再根据你的清单去寻找合适的童话。

    比如说你有个女儿,跟每个小女孩一样,她热衷于收集各式各样的芭比娃娃,而你期望她不要像传统女性一般柔弱。希望她除了美丽外表,有更多像勇敢,独立,随机应变等更能适应社会和保护自己的优秀品质。那就可以跟她一起读读迪士尼的芭比金刚系列,或许不叫这个名字,具体系列记不全了。内容大致是芭比勇敢挑战各种不可能追求人生梦想的故事。芭比系列有很多种类的书,各种各样的都有,并不仅是我们常见的那些怎样化妆装扮屋子的无聊空洞毫无营养的书。

    童话一般是由古老的传说,神话,民俗故事等改编而来,历史比较悠久。自然也带着古老的传统的气质,比如说我国的童话主角一般是男性,女性角色很少,主题也多是强调孝顺勇于牺牲自我这些不适合于当代的内容。并且我们的传统是重视大人,轻视小孩的。所以优秀的传统童话并不多。我们现在是要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具有独特个性和自主能力的孩子,那就要需要注意,很多古老的故事带着很深的个性压抑,并不适合现在的小孩。适当挑选一些好的西方童话故事讲给孩子听,更能达成家长的期望。当然,国产现代童话也有很多,但众所周知的原因,粗制滥造,急于求成的占大多数。挑选的难度比较大。所以多数家长还是愿意选择西方的经典童话。

    我国传统童话中,关于民俗的部分很有价值,有必要讲给孩子听。这属于你从哪里来的根基性问题,需要让孩子了解和熟悉。比如过年的由来,端午节,七夕中秋之类。

    童话书无穷无尽,没有具体的方向不好乱推荐。选择也有捷径,家长可以参考各大网站排行榜前列的童话书,在其中挑选自己满意的给孩子看。排行榜前列的童话未必一定好,但是一定不是最差。畅销榜和常销榜上的童话都有参考价值。

    在童话的结尾上,对于低龄儿童,最好选择有美好结尾,主人公遇到的困难顺利解决的故事。比如小红帽战胜了大灰狼,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而不要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种,不给人希望的伤感故事。几岁的孩子还无法接受不光明,充满挫败感的结局。给予孩子希望,更有利于培养光明人格。

    怎样给孩子讲解童话呢?

    不解释,多反问,引发思考

    儿童早期不具备逻辑推理能力,所以童话大都情节简单,好人坏人黑白分明。大部分童话都是二元思维,这种情况下,家长最好是只按照书本绘声绘色讲解故事,注意,要绘声绘色哦!这样孩子才能对角色留下鲜明印象。平淡没有声调的讲述,孩子不感兴趣,注意力也不集中,记不住讲了什么。讲解过程只对不明白的词汇进行解释,对故事的含义不要增加过多解释,否则很容易把孩子引向二元思维,形成凡事非得评个对错的绝对化刻板思维。

    这样的场景很常见,幼儿园里,老师给孩子们讲完了小猫钓鱼,问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小猫呀,小朋友们集体摇头说不喜欢,老师很欣慰,说小朋友们真懂事,知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好的。这时候如果有个小孩说我喜欢小猫,因为它很可爱,在这样的环境里是不是就显得很不和谐?老师就会批评他,但这孩子有错吗?黑白之间有无数层灰度,一个事物也有无数个角度,不必非得从一个角度定性黑白。

    家长不用担心不引导,孩子就不知道对错黑白,成人世界的时事新闻很多时候都写得像童话一样泾渭分明,时刻提醒我们一件事不是对的就是错的。周围的世界已经在不断加强孩子这种思维,家长就不必要继续强化了。

    多数家长本身不具备品鉴一个童话的好坏,故事主题的能力,所以尽量不要画蛇添足的解释,以免封闭式解读,阻碍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力。就让童话中的隐喻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进入到孩子脑海中,孩子会通过童话产生无穷的开放性联想,直到在岁月沉淀中成为自己思维的一部分。讲故事时,当孩子有疑问,特别是孩子怀疑童话真假时,家长不必纠结在真假上,多反问孩子,让孩子自己回答。随着年龄能自然明白的答案不必要过早的纠结和解释。没有哪个孩子长大了还不明白童话的真相。

    对于低龄儿童:当孩子两岁左右,可以用一些词汇表达以后,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把讲过很多遍的故事讲给自己听,逐渐过渡到让孩子自己编简单故事。

    对于大儿童:八九岁上的孩子,可以跟孩子一起做群文阅读。可以找几个结构类似的童话,和孩子一起阅读,并探讨童话的相似点,结构,叙事特点。这样反复做过几次,孩子就可以发现童话的行文特点,比如说总是几次遇到困难,不断战胜困难的过程。当孩子发现这个规律后,就可以自己编故事了。

    当条件具备时,还可以在家组织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更有利于孩子对童话的深刻理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孔子也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十二岁以下的孩子,都有父母陪伴阅读的心理需求。当家长愿意更多的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让孩子像个孩子一样的去成长,我们就离收获一个理想的孩子更近了一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童话更好的参与孩子的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up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