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连,相信熟悉司汤达的朋友都应该对其有着自己的评判。也是,这哥们在小说《红与黑》中,在法国王政复辟的大环境下,从一个小城木匠之子到一个胸带十字勋章的准贵族再到最后的一朝溃败。使人在扼腕叹息之时也不禁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记得小说刚开始讲到,在这个时代(王政复辟时代),贵族面对有能力,有想法的青年总是给予打压,从而消磨他的意志。所以我觉得于连首先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像小说里讲到,于连最大的优点就是知道在什么样时代穿什么样的衣服对自己有利。但这也反应出来他意志不定的一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信仰,改旗易帜。最后也是因为他的自负,刚愎自用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其实从一个“同龄人”的角度上看,虽然于连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择手段,但还算是有情有义,钟情于拉媂儿特,痴情于瑞纳夫人。可是其中值得玩味的一点是,此情建立于征服的野心之上。在那个时代,于连的出身可谓卑贱,但深受拿破仑的影响,想要跃居人上,于是将爱情看做一场场战役,就像拿破仑征服欧洲那样征服一个个比自己高贵的贵族。所以,可以说这是榜样的力量吗?后拿破仑时代,能参军获得一枚十字勋章是所有有志青年的梦想。但我觉得在这里,更多的体现了于连的阶级狭隘性。异曲同工,通读全书就会发现,于连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反之,这是不是一种因阶级出身而自卑的表现呢?
我觉得小说还有另外一个人生的命题,还记得于连有个朋友叫傅凯,这个人物很大程度上和于连形成了对比。人生是应像于连那样二十三年的不择手段,封侯拜相,但一朝倾颓;还是像他朋友傅凯,一生终于本职,勤勤恳恳,而小有所成。其实对于傅凯,于连是不屑的,但终其一生,虚名罢,名利罢,唯有傅凯这一个最忠实的朋友。傅凯不会明白他朋友是怎样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再身陷囹圄的,他只觉得于连是自己最好的兄弟。此情此义,何难得哉?
于连可以说是有信念而没有信仰,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悲的,一个没有信仰的时代是可怕的。所以信仰如戟,破夜无尽。有信仰者,诸如彼拉神甫、贝藏松大主教,倘若于连能再真正相信自己所学,相信成为主教也不是问题,但代价就是他无法跃居人上。这是于连放弃信仰的很大原因,在其的野心面前,只有像拿破仑那样才是成功。所以成于野心,败于野心。空中楼阁,终有倾颓的一天。悲乎!
转而生活中的情景来看,何尝不是浮华多,务实少。一边强调不忘初心,一边渴求遍地开花。诚然,这可以不矛盾,但量人之能力有限啊。于是乎当在其位,谋其职,不忘初心。就好比对于总书记来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对于准高三考生来说“我将无我,不负青春!”嗯,就以此自勉吧,还是那句话,不破不立!冥冥之中自有天数,天下的偶然不过是化了妆,戴了面具的必然。
引用一段歌词结尾:
“求你不要 顽劣不改 做孤雏只好洁身自爱”
“求你不要 迷恋悲哀 示威怎逼得对方是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