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勤记·212:我的老师

“旺同学,认真听课,到时又不懂,做题又出错。学习就不能上点心吗?”
一个身材中等,体型微胖,额头宽阔锃亮的数学老师用他独特的大嗓门说道。
“瞧你的作业本的封面上画着什么?把这些用于画漫画的心思用在学习上,不香吗?”
数学老师身兼班主任一职,对待学生总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理。
他是我初中的郑老师,连续带班三年。因为我们这一届是他担任班主任工作带的首批学生,感情自然也是最深的。
相比于小学,中学的老师留在记忆里的印象都会更深一些。反正二三十年过去了,小学老师基本没什么印象,但中学的老师还能记得几个。这方面小学老师确实会吃一点亏。

郑老师来自福州,那可是让我们羡慕的省会城市,当时的交通不像今天这么便利,出趟城的机会极小。即便出过城的,带来的也是外地人受排挤、欺诈的信息。当时“外乡人”是一个贬义词,一度与四川人联系在一起,地方保护主义情况严重。
为何一个省城的人会到一个县城教学呢?或许这个悬而未解的问题,加上郑老师异地大嗓门,这样的形象已经镌刻在大脑中了。
毕业走入社会,基本就是与老师告别的日子,以前有些人还可能借助校庆回学校一趟,但那也是一些混出点名堂的人。
大部分人与学校、老师的联系被自动的屏蔽了。
还好诞生了微信,让接近消饵的师生关系再次盘活。
郑老师在前几年退了休,加入师生群的他成为群里最活跃的对象。
每遇节假日,他总是第一个在群里问候。关于一年一次的同学聚会,他只要没有珠海的女儿那,基本都会参加。
已经设为地区的那个小县城同省会的城市化进程一样,也在快马加鞭的建设着,而他早就把这个城市当着最终的归宿。

这个五一,我去找他,因为他所住的校区房子要拆迁了,一些废弃的木柴正好我家里需要。

这是他93年房改时买下的房子,这里见证了他教师生涯里最美好的时光。
拆迁完的地作为中学母校的扩充规划用地,而他未来的回迁房也在附近。

一接到政策,他是最早予以配合的其中一个,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优先选择回迁房的户型。
时代在变,每个人都要学会适应变化,固守一隅,在变化的年代显然格格不入。
但在郑老师的身上也有他一直不变的东西,那就是他对生活中的朴素,以及那部一直陪伴着他的自行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