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写日记的角度看,昨天主要干了一件事,就是:去打了第二针4价。
明明第一次就知道打疫苗当天不能洗澡,回到家还是非常习惯地脱衣冲澡。
水流下来,摸到胳膊上的止血贴,才反应过来。
幸好有止血贴的阻隔,应该不至于感染。
但当时还是愣了一下。
其实,医生叮嘱不让洗澡的原因很简单。
无论打什么疫苗,打过针的部位皮肤黏膜受损,很难一天之内就修复完毕。这时候洗澡,水流中的脏东西容易通过针眼进入身体,引起发炎或者其他问题。
如此而已。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可能是常识,但我以前还真没注意,上网查了查才明白。
妈妈微微紧张,数落我:对自己的事,怎么这么不注意。
我懊恼了一下,然后感到好笑。
如此健忘,倒不全然因为年纪。小时候也这样,凡事不挂心,对谁都马虎。
虽然早已过了能打9价的年纪,却对现在略显糟糕的状态,感到9分的满意。
比起懵懂无知的青春少年期,现在是思想趋近成熟,心境也跨上一个大台阶的时候。
非常难得的逐渐认清自我的一个阶段。
而人生每个阶段都值得细细体味和珍惜。
毕竟,我们都只能活一次。
要问我这个年纪好在哪,最好的一个方面大概就是:少了些迷茫,或者在感到迷茫时,知道了怎么去对待。
02
当初起念去打HPV疫苗,主要是因为国产疫苗上市,本地医院可以预约了(甚至不需要预约)。
而且国产比起进口,价格上也便宜很多。
既方便,又便宜,为什么不去打?
疫苗这玩意儿,就算打个心安,也很有必要。
因为想尽可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一位老师在上音乐鉴赏课时说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了对很多情况进行“预判”,规避危险和有可能的风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么莽的人,只能是少数。但搞艺术创作,偏偏就是这些少数。
当然,老师是从艺术角度看,认为没有一种经历是没必要的,甚至,苦难更能孕育出艺术之花。时刻都对人生进行“预判”,只会错失许多体验和感悟。
但,世间那些大多数,只能庸俗世俗地活着。
比如当地人说这座桥年久失修,很容易失足,其他人就大概率不会走上去。
比如同事说那家店的甜品太难吃了,你就很大可能不会去光顾。
(当然也有不信邪的,有一次我非要“实践出真知”,以身试“甜”,最后发现的确不好吃……)
在凡事追求效率的年代,人们对试错成本的态度是:能减则减,能免则免。
也许会因此错过一些亲身经历的收获,但各人追求不同,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你可以选择为艺术奉献一生,过苦行僧一般的日子,但沉浸在柴米油盐烟火气中斤斤计较的人,也有自己的骄傲。
彼此尊重,互不干涉,求同存异,是社会进步带来的恩泽。
03
活到一定年纪,许多人会变得达观,豁朗。
这几乎是一个必定到来的结局。
无关有没有文化素养,人世沧桑,最大的财富其实是经历。
书本能教给你的东西很有限,阅尽书籍,不结合人生经历,只能纸上谈兵。
世间冷暖,落地有声,当你一直飘在空中俯瞰,则永远无法感同身受。
站在圈外看圈内,很容易自得于旁观的清醒。
却不知,究其根本,是事不关己的冷漠。
04
哦,对了,打了疫苗还要注意:多喝水,别熬夜,休息好。
最后想说一句,能打9价的赶紧去打吧。
没有9价,也可以先打4价。
可惜没有钱,可惜本地9价稀缺,不然,有条件的话,过了年龄,我可能还是会选择打9价。
就算效果不如26岁以下的朋友,那也强过4价。
反正,我个人是这么认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