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有构思、有框架,但让读者最先看到的却是文章的语言。构思和框架,只有在认真阅读、仔细分析后才能感受到,而语言则是文章呈现的最外层表现,是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的最初印象。
我们判断一篇文章的好坏,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语言是否优美、是否犀利、是否有个性,语言可以说是文章呈现给读者的最初模样。
如何组织语言,是每个写作者必须面对的最直接的问题。语言的运用,跟一个人的阅读、经历、经验、体验以及日常训练有很大关系。
一般来说,语言表达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词语的使用、句式的表达和风格的养成。
一、词语的使用
能够用词语准确地表达特定的、明确的意思,是写作者的一门基本功。
词语和意思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在不同的句式中,含义也有所不同;而同一个含义,也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有人说,使用词语要做到准确、流畅、优美,也有人说,使用词语要做到精准、明练、有个性。这些说法都对,也是使用词语的最基本要求。
首先,用词要做到精细、准确,要让词语尽可能准确地表达清楚所需要表达的意思。不同的词语带来的意境不同,在不同的环境中,同一个意思也会使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带给读者的感受也不一样。
所以,一定要注意词语间的细微差别,注意词语的不同使用场景,要尽可能做到把合适的词放在合适的地方,真正做到用词准确。
其次,用词要做到精简、明练。一篇文章中,对于多余的词语、反复修饰的词语、一些不必要的连接词,要尽量地删掉。
有的人喜欢循环解释一句话,反复地说,不断地重复,这种词语的不断堆砌,只会增加字数,而且会显得非常啰嗦。所以,必须用最少的词语准确地表达清楚意思。
第三,用词要有个性、有风格。词语一定要能够体现作者的个人风格。每个写作者都有自己遣词造句的习惯,如果能够在写作中逐渐养成自己的风格,体现自己的个性,那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要做到以上三点,必须强化训练,加强对字、词、句的日常积累。同时还要尽可能使用一些以前从来没有用过的表达方式,尝试一些多元化的表达。
写作者一定要在日常写作过程中,逐渐摸索出自己的语言风格,定好自己的写作框架,并使用准确、精炼以及个性化的语言,进行精心设计,这样一篇文章就有了雏形。
二、句子的表达
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结构单元,句式是写文章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有的人喜欢用复杂的长句子,有的人喜欢用简单的短句子;有的人喜欢用比喻,有的人喜欢用排比;有的人喜欢用平实的语言说大实话,有的人喜欢堆砌一些华丽的词藻让人感觉高大上。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写作习惯,不同的写作习惯也决定着作者经常使用什么样的句式来写文章。
之前网络上流行着许多句式,包括甄嬛体、西游体、红楼体、淘宝体等等,这些句式都有些夸大了句子的形式,在写作中并不是特别常见。
在写作过程中,每个人的写作习惯是相对固定的,比如老舍喜欢用简单平实的短句子,他经常用亲切的语言、精妙的比喻,把一些事情和人物写得活灵活现、生动有趣。
我们在写文章时,一定要有所选择,要根据自己的写作实际,写一些自己感觉顺手的句子。
当我们想表达一些逻辑性强、需要严密表达的复杂事情时,可以使用一些长句子。而对于一些意思清晰、结构简单、内容有限的事情,可以使用一些短句子。
当我们想表达一些比较具体的事物,可以使用一些大白话,而要表达一些意义、感知、推理等内容,可以使用一些抽象的句子。
当我们在正式的场合,想把意思表达清晰时,可以使用一些严肃的句子;而在一些非正式场合,想活跃气氛,实现思维跳跃,或者出现一些无厘头,就可以使用一些幽默的句子。
陈述的句子比较平和、抒情,质问、反问的句子会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和感情冲击。
句式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经常训练,用得顺手。只要能够准确地表达意思,充分地展示风格,什么样的句子、句式都可以尝试。
三、风格的养成
一篇文章的风格,反映了文章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核,也能表现出文章的特点和调性。
有的文章让人感觉很轻松,有的文章让人感觉很暖心,有的文章让人感觉很无聊,有的文章让人感觉很严肃。这些感觉并不是作者使用了多少这样的语言,而是文章从里到外流露和表现出来的一种感觉。
通过语言的表达,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某种力量,感受到一种区别于他人的调性,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
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调性,而同一个作者在写不同的文章时,风格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在进行写作训练时,也要经常写一些不同风格的内容和文字。这样经过反复地训练,就会逐渐找到自己熟悉的表达方式,并在写作中坚持使用。
经过长时间地练习和使用,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语言是文章最终的呈现,更是文章的敲门砖,好的语言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让读者有兴趣继续读下去,并能从语言中感受到独特的魅力。
我们要经常进行语言的锤炼,不断提高语言应用水平,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但也是写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和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