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海文荟
汉字有根,课堂有魂

汉字有根,课堂有魂

作者: 行走在灵动的笔尖上 | 来源:发表于2019-01-20 11:30 被阅读139次

汉字有根,课堂有魂

——汉字学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文/李蔚娜

汉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音、形、义的统一,体现着民族文化的价值,成为民族和智慧的结晶。因此,识字写字成为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里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温儒敏、巢宗祺教授主编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一书对识字教学特别强调:“汉字教学要想由难变易,必须在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材编写等方面,作好多方协调工作。面对这些由汉字性质带来的诸多复杂问题,汉字教学的方法和程序,必须运用汉字学的科学原理使其科学化,不能因为教学内容显示出的知识不多,就认为教育者所需知识也很简单。小学识字教学是一个尖端的课题,在这个领域遇到的问题,需要大量的汉字学成熟理论支撑,才能处理得当。”

01

热衷字理误操作,自由发挥入误区

汉字从甲骨文演变至今,历经三千四百多年,形成并完善了“汉字学”这一门学科,使汉字成为了科学的体系,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其中有不少适宜小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很多一线教师也十分热衷于将汉字学知识渗透到自己的识字教学中。例如,一次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活动中,三位教师同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影子》这一课。

这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影子常常陪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其中的“黑”字是本课生字。

第一位青年教师在授课时,出示了自己画的一只小黑狗。同学们立刻被惟妙惟肖的卡通形象吸引住了。于是,老师将“黑”字的字卡与画贴在一起,对比着告诉学生:这是小黑狗的脸,两只眼睛不能丢哦,这是小黑狗的身体,最下面,请同学们注意最下面的四个点,这就是小黑狗的四只脚,一只都不能少的哦。很显然,“小黑狗”的演绎与“黑”字的字理毫无干系,错误的解析会让学生误以为汉字是祖先无规则编成的符号,是可以随意解析的组合,只是符号而无文化。

第二位青年教师在授课时,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再到楷书,逐一出示了“黑”字的字源,然后将甲骨文与金文进行对比:“同学们,请看,在甲骨文当中,上面是一个小人的头,下面是这个小人的身体,到了金文当中,小人的头上有很多黑点,手上脚上也有了,这就是沾了灰尘,黑了。同学们记住了吗?”也许同学们会记住,实际上却是浪费了珍贵的字理资源,同时也耽误了宝贵的师生时间。

第三位教师在备课时相对而言做了更多的准备工作,他在出示了“黑”字的字理之后,同时出示了《说文解字》中的解析:火所熏之色也。学生在体会到古代文明的博大时,更体会到汉字构形的科学性。然而,为什么要说“像一只小黑狗”呢?像一只小狗可以不可以?将识字、阅读结合为一个整体,才更加符合汉字汉语的构成规律,也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学生在系统理解汉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语文素养也将潜移默化地得到提升。

02

科学识字循规律,系统归纳提效率

汉字学不同于“老六书”的字理知识,因为“常用字字形趋简”是汉字应用与演变的规律。并且很多汉字在楷书书写的过程中,为了前后笔之间衔接连贯、走最短的运笔路线,产生形变而失去了字理。

1、科学识字,易学一串

汉字作为一个大系统,字与字之间的构成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因此,汉字学不仅是知识、是文化,也是识字、写字方法。

例如以“止”为基本部件,构成梯形的构字系统(止——夂、足、走、廴、辶),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大都与脚有关。以左“阝”为部首的汉字大都表示山体部位名称、台阶或具有高耸特点的事物名称或表示由山上或高处向下坠落。例如:阴、阳、附、阶、陪、险、陡。而以右“阝”为部首的汉字则表示各种人群聚居地方的通称或具体的地名或国家名称。例如:都、郊、邦、邻、邢、邯、郸、郑。

从科学地认识一个字,到系统地识记一串字,引导学生“拾阶而上”数层楼,学生潜移默化地体会汉字构形的系统性,而且在更上一层楼的同时,得到了逻辑思维的训练。

2、同音异形,区别有术

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依据汉字构形的系统规律,在识字时可以以汉字形义差异使学生组团记忆,理解形异原因在于“义”异。

例如:二年级上册识字《场景歌》中的“旗”,学生很容易丢掉右上方的“横、撇”。如果从汉字学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旗的意符,左边的“方”指的是旗帜,右边“横、撇”是“旗游”,即旗帜的飘带。“其”是音符。从“㫃”(yǎn)的字与旗帜有关,例如:旅、旋、族、旌、游。

例如:二年级上册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它、她、他。我们都知道单立人的是男生的“他”,女字旁的是女生的“她”。而动物“它”,在甲骨文中像蛇。后来在楷书中写作“它”,用来表示人类以外的动物和事物。而表示蛇的字,就加上“虫”字旁造了“蛇”来表示。

例如:二年级上册第二课《我是什么》、第四课《曹冲称象》——作、做:“做”与“作”有些用法相同,但不同于“开始、起来、兴起”等意思。“做”是“作”的俗字,因此多用于俗语,例如“做饭、做媒、做活儿”。“作”则多用于文言文、书面语,如“作梗、作态、作画”。“作”的历史远长于“做”,因此成语中多用“作”,例如“作茧自缚、作壁上观、作奸犯科”,少数用“做”,例如“做贼心虚、白日做梦”。“做”的宾语是名词,如“做好事、做学问、做体操”,“作”的宾语是动词,如“作斗争、作调查、作答复”。在表示“制成”之意的时候,“做”的宾语多是物质产品,例如“做箱子、做馒头”,“作”的宾语常为精神产品,如“作文、作画、作品”。

3、形近对比,区分差异

通过汉字学知识科学地解析形近字,学生容易理解并感到有趣,不但识字效率高,记忆深刻而不相混,同时也容易激发其探究精神。

例如一年级下册——洗、凉、次:

我们都知道三点水与水有关,大多数两点水的字与低温寒冷有关,极少数两点水的字与数字“二”有关,比如本义表示劣等、次品的“次”字。也有一部分“冫”的字是“氵”的见形,如“减(水少)、准(水准)、凑(水汇集)等。

例如二年级上册——肚、脸、朗、胜:

“月”在甲骨文中有两个字形,一个是“月”字,像半月形,本义月亮,引申为月份,又引申为一月一次的,按月的,如“月刊、月报”。另一个是“肉”字,像切下的一块食用牲肉。本义是肉,引申为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例如“果肉”。

月作偏旁,表示月亮义多在字的右边,极少数在左边,所从字与月相、光亮、时间等意思有关,如“朝、朗、明、朦胧”。表示“肉”义则在字左和字上下部(胡除外,胡表示牛脖子下方肉),所从字与肉体有关,如“有、肚、脸、背、炙、祭”。

楷书中也有一些字的“月”是其他字符的变形,与月亮、肉的音义无关,如“青、胜、服”。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一定学习每一个汉字都讲解这些知识,但如果有了“汉字是一个系统”的概念,遇到问题,便可点拨,使教学少一些机械训练,多一些科学方法;让识字教学不仅轻松,而且有趣味,学生因此倍感汉字神奇,进而心生探究的欲望。

但倘若不顾汉字的演变特点,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识水平,生搬硬套地进行灌输,无疑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03

汉字文化通古今,阅读教学显实效

将识字和阅读结合为一个整体,既符合汉语的构成规律,简明扼要,也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学生在这里学到的不仅仅是识字、阅读的方法,还有对汉语言文字系统知识的理解,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深入体会,语文素养就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升。

例如:二年级上册第22课《狐狸分奶酪》——俩、两

两:指数目“二”。

俩:指两个人。用“俩”后面就不能带“人”,也不带“个”,如“我们俩”,也可说“我们两人”,但不能说“我们俩人”,“我们俩个”。

首先请学生辨析,这两个字读音不同,字义也不同。接着请学生从文中找到“俩”指的是小熊兄弟俩。在此基础上,请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来补充:-----俩。

汉字的音和形基本上是一时之力,记住就可以一劳永逸。而“义”却永无止境,义关系到用,关系到恰切运用、灵活运用,是永恒的追求。因此,通过积累词语“姐妹俩、父子俩、母女俩、爷孙俩”,学生发现:关系亲密的两个人才能称之为“俩”。

那么关系亲密的小熊哥儿俩在分奶酪的时候因为多一点少一点而争吵合适吗?关系亲密的小熊哥儿俩为什么会上了狐狸的当呢?如果你是哥儿俩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分这块奶酪呢?深化理解汉字的过程也是学生进入课文语境的过程 ,联系生活实际,既积累了语言,又帮助学生领会了故事中的道理。

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五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暖

整首诗歌的描写很有画面感,鲜活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相得益彰,自然表现了雷锋叔叔关爱他人决心、毅力。最后一小节概括地写“哪里需要显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雷锋精神永存,时至今日人人都在学雷锋、做雷锋。那么,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二年级小学生,我们无法像雷锋一样送大嫂回家、背老奶奶前行。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暖”字的字理。暖:从日,爰声。“爰”上“爫”下“又”都是手,中“”是棍棒或枝条形,下手(又)抓住枝条,上“爫”在牵引或往上拉,即是伸出援手的意思。

只要是为对方伸出援手的举措,让对方感受到来自你的关心、照顾、帮助,就是小雷锋。这样的环节设计,学生就不仅会为古人造字的智慧所倾倒,而且能准确地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九课《枫树上的喜鹊》——教:

教:甲骨文是会意兼形声字,从攴从子,表示持棍棒督教小儿学习,楷书中左边的“孝”会意为棍棒之下出孝子。

而文中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教喜鹊弟弟唱歌游戏、学拼音、认识太阳,是那样的慈爱,那样的认真,为什么这画面中充盈着温馨与幸福?

因为“我很喜欢它。”“我喜欢极了。”“我真是喜欢极了。”“喜鹊弟弟长得真快,好极了。”“我真高兴啊!”

回过头来再引领学生品读这几句直接表达“我”喜欢的句子,边读边体会这些句子中蕴含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有根据地想象”——不同的心情,可以引发不同的想象,也就造就了童话故事中不一样的情节。

有人说,阅读是通作者用字之用心,识字是通古人造字之用心。掌握了字义,就与阅读产生了直接关系,字义就成了理解文本的基础。

04

汉字知识与汉字文化

识字教学,只有植根于汉字文化的沃土之中,才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笔顺笔画,间架结构的依据从何而来,都跟汉字本身有着紧密联系。

例如“又”:甲骨文是象形字,像右手的形状,古人以三表示多,三指代表五指,向下伸展的一笔是手臂。本义是右手,作为偏旁,楷书有多种变形,如“有、取、事、秉”等。

但“树、鸡、难、戏、劝、邓”中的“又”却与“手”无关;汉字经过上千年的演变,不少字符不能表意和表音,而变成了记号。记号是学生理解和识字的难点。但如果先使学生理解“又”在构字中形旁的作用,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自然理解了记号。

蒙养之学,汉字为先。我们引以为傲数千载的汉字,不只是一个符号,而是一颗精神的种子。每一个汉字都承载着深厚的中国文化,这是我们不能遗忘的根。一个个神奇的方块字,是我们语文课堂的根,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魂。

附录:

12本值得家长和语文老师参考的

                汉字教育书

01.《认得几个字》    张大春

02.《白鱼解字》    流沙河

03.《汉字百话》  白川静

04.《汉字树》    廖文豪

05.《给孩子的汉字王国》  林西莉

06.《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刘树屏

07.《细说汉字》  左民安

08.《文字的故事》    唐诺

09.《有故事的汉字》    邱昭瑜

10.《我的第一本汉字书》 复旦大学出版社

11.《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  黄亢美

12.《汉字教学常用字形义解析》 金文伟

相关文章

  • 汉字有根,课堂有魂

    汉字有根,课堂有魂 ——汉字学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文/李蔚娜 汉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

  • 汉字有根,书法有魂

    我的心弦被无形的拨动了, 悄悄弹奏一支船曲, 颤栗在绚丽的欢乐前。 ——你们可有谁听见?…… ——尼采 如果说叔本...

  • 读书笔记

    《汉字与德育》读书笔记: 和文化德育相约 与美丽汉字邂逅 德育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文化德育“就是要做有根的教育...

  • 有根    有魂  有趣

    有根 有魂 有趣 ——作文辅导点滴谈 枫叶杨...

  • 有根有魂有营养

    昨天在车上,先做好了两件事情,一是约好回家的车,信息发在拼车群里,秒速收到接单的电话,告知可能要等我们一会,老人走...

  • 《汉字魂》

    横是天地的公心,教我们公平和中正。 竖是铮铮的铁骨,教我们坚强和坚定。 撇是灵动的思想,教我们灵动和圆融。 捺是广...

  • 有魂

    “有魂?” 闲暇问己。 亦可问路人,顺便强化魂魄承受能力。 不是名人的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科学家应该是先发现理...

  • 以人弘道学习心得

    学校要有“根”和“魂” 朱永新教授认为:教育必须有根、有魂。的确是,任何一种做法,凡是得到认可与传承的,...

  • 有根

    日干不论月令休囚, 只要四柱有根, 便能受财官食神而当伤官七杀。 长生祿旺, 根之重者也。 墓库余气, 根之轻者也...

  • 有根

    有根坐在昏暗的灯光下,黄色的灯泡上,裹满了油腻腻的污渍以及小飞蛾的尸体,在这风雨飘摇的夜里,发出微弱的光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汉字有根,课堂有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lx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