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书法
读写《念奴娇·赤壁怀古》

读写《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 去听山顶的风 | 来源:发表于2023-06-15 10:22 被阅读0次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檐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醉江月。

词面意思: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干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麈战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

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无成的忧愤之情,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念奴娇:词牌名。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上阕以写景开始,开篇即是大场面。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奔腾不息、倾注不尽的长江与功名成就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用大师的手法铺垫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长江的汹涌奔腾,又让人想起风流人物的英雄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接着“故垒西边”,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历史上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战争。上阕最后两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为下阕的英雄人物出场拉开序幕。

短短几行,盖过长篇累牍的巨著,这就是苏东坡的高明之处。

下阕将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想当年周瑜英姿勃发,风度翩翩,用“小乔初嫁”更以美人烘托英雄。一位卓而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作者仅用“灰飞烟灭”四个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使曹操的万艘舳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

苏轼如此向慕周瑜,是因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他时刻关心边庭战事,有着一腔报国疆场的热忱。这才是作者真正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人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全篇的气氛是开朗大气、淋漓酣畅的,虽然露了一种低沉、消极的情绪,但不是主要的。作者既写出了历史的沉重感,又表达对现实的责任感,是一支磅礴凝重、回肠荡气的悲壮乐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写《念奴娇·赤壁怀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qlydtx.html